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中醫(yī)養(yǎng)生 > 體質(zhì)養(yǎng)生 > 正文
濕熱
掛號科室:中醫(yī)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艾滋病慢性扁桃體炎狐惑陰汗兒童白血病

夏天喝什么湯祛濕 夏天祛濕就喝這10款湯

2017-05-16 15:35:08      

1、百合綠豆湯

材料:鮮百合100克,綠豆2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綠豆洗凈,百合掰開去皮,同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至綠豆開花百合破爛時,加入冰糖即可食用。每食適量。

功效:清熱解暑。用于暑日心煩、口干、出汗者。亦可用于防治感暑。百合補中益氣,性味甘微苦,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綠豆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zhì)者的天然良藥。

2、冬瓜海帶鯽魚湯

材料:冬瓜100克、海帶30克、蝦皮、鯽魚。

做法:冬瓜切片,海帶洗凈,蝦皮、精鹽適量,煮湯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鯽魚一條,一起燉湯。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寒涼,能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海帶味咸性寒,可清熱利水,養(yǎng)陰止血;鯽魚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濕止渴。本方消暑除濕功效顯著,多數(shù)人都可以食用。

3、土茯苓麥冬豬骨湯

材料:土茯苓一兩,麥冬一兩,豬骨一斤,生姜適量。

做法:首先把豬骨焯水,然后與茯苓、麥冬、生姜一起放進鍋中,加足量水,大火燒開后小火煲四小時,平素身體虛者還可以同時加紅棗和枸杞適量,最后以鹽調(diào)味即可。待湯冷后即可用勺盛起飲用。

功效:土茯苓性平,是利水祛濕的藥。功能主要就是除濕,解毒,通利關節(jié),適用于濕熱淋濁,有清熱利濕,除心脾積熱的功效。麥冬的功能主治是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因此二者用在一起和豬骨煮湯,可以涼爽的過完夏天,有很好的祛濕功效。

4、赤小豆粉葛煲鯪魚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姜3片。

做法:先將赤小豆、陳皮洗凈后備用;然后將粉葛削皮洗凈切塊;接著將鯪魚清洗干凈后瀝干水分,然后鍋中放油,慢火煎至微黃;最后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內(nèi),加入2500毫升的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煲2個小時;最后放入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赤小豆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濕、解毒膿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虛火、生津止渴;鯪魚是四大家魚之首,其味道鮮美,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作用。故此湯尤其適用于濕熱內(nèi)蘊癥見長熱毒癰瘡、舌紅苔黃膩之人服用。

5、節(jié)瓜薏米鱔魚湯

材料:黃鱔200克,節(jié)瓜250克,薏米60克,芡實30克,冬菇15克,生姜4片。

做法:黃鱔剖凈去內(nèi)臟,洗凈切段,放入開水中飛水;節(jié)瓜刮皮,洗凈切大塊;生姜、薏米、芡實分別洗凈,冬菇用水浸軟洗凈。將用料全部放入煲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1小時,調(diào)味食用。

功效:用于濕熱下注筋骨所致的兩腳麻木、手足無力,也可用于小便短赤、風濕性關節(jié)炎、腳氣病等。薏米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的功能。芡實能益腎固精,健脾除濕。

6、山藥芡實薏米湯

材料:淮山藥15克,芡實(也叫雞頭米)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茨實、北芪、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nèi),用中火煲90分鐘后,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此湯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7、陳皮蓮肉煲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去芯蓮子肉30克,薏米30克,懷山藥12克,生姜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先將水鴨肉用清水洗凈血污,斬件;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肉洗凈;懷山藥用水稍浸;陳皮、生姜用水洗凈。將全部用料一起放進湯煲內(nèi),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兩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補脾健胃,祛濕止瀉,濕氣重而又大便稀爛者尤為適宜。

8、薏米陳皮鯉魚湯

材料:薏米50克、陳皮5克、冬瓜150克、鯉魚1條、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藥材浸軟;冬瓜去皮、切塊;鯉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一起與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1小時便可。

功效:薏米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瀉的功效,陳皮能潤燥祛濕、健脾理氣。合而煲鯉魚,能健脾祛濕、清熱化痰。適合于脾陽虛導致水濕不化、水腫、小便不利、倦乏等癥狀的調(diào)理。

9、荷葉冬瓜薏米老鴨湯

材料:冬瓜,荷葉,老鴨,薏米,扁豆。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切成塊;荷葉洗凈拭干水;薏米、扁豆洗凈;老鴨洗凈,斬成大塊。再將冬瓜、荷葉、薏米、扁豆和老鴨放進瓦煲,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改中小火煲1小時左右。加適量鹽調(diào)味,便可食用。

功效:荷葉可清暑利濕,扁豆、薏米利水化濕,冬瓜清熱解暑,老鴨能滋陰養(yǎng)血,益胃生津。將其煲成湯飲用,既能清熱解暑去濕,又能益胃生津。

10、扁赤小豆節(jié)瓜湯

材料:炒扁豆50克,赤小豆50克,節(jié)瓜1斤,田雞4只或瘦肉4兩,陳皮1角,幼鹽少許。

做法:炒扁豆、赤小豆、陳皮分別用清水洗凈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后加入已去皮切塊的節(jié)瓜、劏洗干凈的田雞或瘦肉,改中火繼續(xù)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解暑。適用于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欲不振,小便不暢。腎氣虛、小便頻密之人不宜多飲用。

(責任編輯:家醫(y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