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心理睡眠 > 心理常識 > 心理效應 > 正文

邊界效應令人喜歡坐靠窗位置?

2012-09-14 09:22:58      家庭醫(yī)生在線

  無論是在餐館,公交車,火車,休息室,課室,人們普遍傾向選擇靠窗的位置;在寬大的廣場,人們喜歡挑選廣場四周的花圃坐下或者是周邊建筑物的墻根,只有廣場四周坐滿了人,人們才不得已地選擇中心地帶。這些平時無心的選擇和舉動原來是受到了“邊界效應”的影響。

  “邊界效應”由心理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指人們喜愛逗留在區(qū)域的邊緣,而區(qū)域開敞的中間地帶是最后的選擇。區(qū)域的邊緣象征兩個地方的交接,人作為個體處于中間距離,與兩個地方不遠也不近,這能很好反映人對交往距離的要求——安全。

  “邊界效應”表達了人的三個交往心理需求。

  一、人有交往的心理需求。邊界是個很好的觀察點,首先提供了全局瀏覽,其次才是重點的個別觀察。在交往前,人本能地通過觀察掌握環(huán)境信息,作出合適的判斷和選擇——哪些人能成為成功的交往對象。

  二、人在需要交往同時需要個人空間領域。相對于中間四周都是空間的環(huán)境,邊界是個半開放空間,人可以在其中進行觀察的同時隱藏自己——保留自己的空間領域,減少暴露。

  三、人在交往時需要與他人保持人際距離。站在邊界比站在中心要更容易離開區(qū)域。同理,在交往中如果由于對方太過接近自己而產(chǎn)生不安,在邊界能夠方便人重新拉開與對方的距離。

(責任編輯:余莎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