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診療
健康生活
  • 養(yǎng)生
  • 營養(yǎng)
  • 兩性
  • 精神心理
  • 中醫(yī)
  • 育兒
  • 減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聞
  • 健康課堂
  • 家醫(yī)互動
  • 即問即答
  • 健康WHY
  • 專家答疑
  • 整形圈
  • 醫(yī)生圈
  • 病友圈
  • 數(shù)據(jù)中心
  • 疾病庫
  • 醫(yī)生庫
  • 醫(yī)院庫
  • 藥品庫
  • 整形庫
  • 器械庫
  • 食材食譜
  • 母嬰產品
  • 新聞 視頻 養(yǎng)生 育兒 營養(yǎng) 中醫(yī) 女人 減肥 整形 兩性 婦科 男科 腫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論壇 即問即答

    癲癇醫(yī)院 | 白癜風醫(yī)院 | 皮膚病醫(yī)院 | 寧波耳鼻喉 | 性病醫(yī)院 | 東莞耳鼻喉 | 癲癇病 | 整形美容 | 不孕不育 | 廣州耳鼻喉 | 太原耳鼻喉 貴州耳鼻喉 | 長沙耳鼻喉
    結直腸癌 | 子宮肌瘤 | 牛皮癬 | 硬皮病 | 尿頻尿急 | 女性不孕 | 男科醫(yī)院 | 生殖器疣 | 取避孕環(huán) | 多發(fā)性肌炎 | 子宮腺肌癥 | 淺靜脈炎 | 尖銳濕疣治療
    首頁 > 兩性 > 性教育 > 性病 > 正文

    什么是性病?打獵后不洗手性病找上門

    2013年10月10日  來源:《家庭醫(yī)生·增刊》  作者:古鉞  家庭醫(yī)生在線    我要評論(0)條評論  

    三月的廣州本不算炎熱,但路上一位行色匆匆的青年婦女臉上卻布滿了汗珠。她一走進中山醫(yī)科大學家庭醫(yī)生健康中心的門,就拿出一本《家庭醫(yī)生》雜志指點著說:“我是看到你們的報導后,從信宜縣專程趕來的,請你們救救我的家庭!

    這位婦女流著眼淚敘述了事情經過:她姓沈,于3年前生下一女孩,自滿月起丈夫就很少與她過夫妻生活。主要是因她丈夫陰部長了一個綠豆粒大小的突起物,他自認是性病,但又從未有過不良的性行為,也不肯就醫(yī),怕被人知道后說閑話。于是對妻子持既內疚又疏遠的態(tài)度。妻子偶爾主動接近他時,他也是采取簡單生硬的態(tài)度躲而避之。今年春節(jié)后,沈女士的丈夫自己走進了一家私人醫(yī)生診所。本來他是享有公費醫(yī)療的,但是為避免社會輿論的壓力,居然偷偷摸摸地接受了那些專門在橫街窄巷及電線桿上貼“包治性病”廣告的庸醫(yī)的治療。第一次診病及拿藥的費用就是2000元,幾天后又去看了第二次,又付了2000元。但是病沒有任何好轉,錢卻付之東流。對于本不富裕的沈女士一家來說,真是雪上加霜。正在這一籌莫展之際,她看到了《家庭醫(yī)生》雜志上的報導文章,于是就引來文章開頭的一幕。

    沈女士為她丈夫辦理了健康中心的入會手續(xù)。兩天后,當健康中心用電話通知沈女士陪同丈夫前來就診時,她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但第二天一清早,健康中心就接到了她的電話,她十分沮喪地說,她先生以工作忙不能請假為借口,不肯來廣州看病。實際上是思想負擔重,懼怕社會輿論,不敢到大醫(yī)院里就醫(yī)。健康中心為了幫助沈女士解決她丈夫的認識問題,決定治病先治心,先讓一位有經驗的老教授與他談心。這位老教授注意到他的思想疙瘩:即自己沒有越軌行為,怎么竟得上了性病?一旦被人知道很不光彩。所以就采取了拒絕的態(tài)度。老教授對他說明:性病一般來說多是由不良的性行為而引起的,但不能排除會有例外。比如使用不潔的浴巾、浴盆或消毒不嚴的坐廁。特別是經常出差在外的人,有時會受到傳染,也不是不可能的。接著對他講了一個真實的例子:有個年輕人,酷愛狩獵運動,每次都是幾位獵友一同前往,所到之處都是遠離廣州的偏遠山區(qū)。一般來說,出去一次總要2~3天,必然要在外面過夜?梢韵胂衲抢锏男l(wèi)生條件及人們的防病意識都是欠缺的。一次打獵回來后半個月左右,突感下身不適,解小便時有白色分泌物,經醫(yī)生一檢查,確診為性病。繼而在家中掀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好在他周圍的人,也包括他的妻子在內都公認他是個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人,決不會在外尋花問柳,但又難以解釋面前的現(xiàn)實。終于有一天幾個獵友在一起侃大山時,提醒了他在外打獵住宿時被忽略的一個細節(jié)——進廁后沒洗手。就是說,他拉門把手后就解小便。其他幾個人都是拉門把手后即刻洗手,然后再如廁。當說完這個“故事”之后,一直沉默不語的沈女士的丈夫展現(xiàn)出了一種得到理解后的舒展開的面容。接著在沈女士輕聲細語的催促下,他終于點頭表示愿意接受治療。于是健康中心立即分頭聯(lián)系有關專家,以便讓他盡快就診。平時會員看病要事先預約的,這次算是例外。當沈女士陪著她丈夫走出診室時,時針已指在12點多了。

    陪同他們去看病的健康中心工作人員雖然耽誤了吃飯,但看到這對夫妻舒展開的眉頭,卻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家庭醫(y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y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lián)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方毅 )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2999個字符
    已有2999條評論 點擊查看>>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