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消化科 > 胃炎 > 正文

急性酒精性胃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2014-07-24 10:36:41      家庭醫(yī)生在線

急性酒精性胃炎是什么?酒精先破壞血管內(nèi)皮,然后引起血管擴張,使血流緩慢,血漿滲出到血管外。同時局部產(chǎn)生的大量炎性介質(zhì)使白細胞浸潤,胃酸分泌增多,更進一步加重胃損傷,導致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即所謂“酒精性急性胃炎”。若做胃鏡檢查,可以見到胃和食管的粘膜有廣泛性、多樣性大小不等的點狀或片狀充血、糜爛、出血,甚至有淺層潰瘍。那么急性酒精性胃炎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一、西醫(yī)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zhì)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xù)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mdash;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guān)電解質(zhì)。鼓勵攝人清淡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0.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二、中醫(yī)

中醫(yī)療法:

急性胃炎多屬中醫(yī)胃脘痛、胃痞、嘔吐等病證范疇。根據(jù)本病的病因、臨床癥狀及舌脈表現(xiàn),臨床上中醫(yī)多按食滯胃脘型、暑濕犯胃型、寒邪犯胃型、胃熱熾盛型、肝郁氣滯型對急性胃炎進行辨證施治。

1、食滯胃脘型

主癥:胃脘脹滿,疼痛拒按,或嘔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食后加重,噯氣反酸,大便不爽,舌質(zhì)淡紅,苔厚膩,脈滑實。

治則: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萊菔子、陳皮、茯苓、連翹、半夏。

2、暑濕犯胃型

主癥:胃脘痞滿,脹悶不舒,按之腹軟而痛,納差食減,口干而膩,頭身沉重,肢軟乏力,小便黃熱,大便滯而不爽,或兼見發(fā)熱惡寒,舌質(zhì)紅,苔白黃而膩,脈濡細或濡數(shù)。

治則:解暑和胃,化濕止痛。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蘇、半夏、白芷、陳皮、茯苓、白術(shù)、厚樸、生姜、大棗。

3、寒邪犯胃型

主癥:胃痛卒發(fā),痛無休止,得溫則減,遇寒加重,多有受涼或飲食生冷病史,或伴見嘔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喜食熱飲,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 治則:溫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藥:良附丸合桂枝湯加減: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蓽茇、生姜。

4、胃熱熾盛型

主癥:胃脘疼痛,脹滿,痛處灼熱感,口干而苦,惡心嘔吐,吐出物為胃內(nèi)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飲食喜冷惡熱,大便干結(jié),尿黃,舌質(zhì)紅,苔黃厚或黃膩,脈弦滑。

治則:清熱止痛,降逆通便。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

5、肝郁氣滯型

主癥:胃脘脹滿,攻撐作痛,痛及兩脅,情志不暢時更甚,或嘔吐吞酸,噯氣頻作,飲食減少,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藥:四逆散合小半夏湯加減:醋柴胡、炒白芍、炒枳殼、生甘草、姜半夏、鮮生姜、元胡、炒川楝子。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guān)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