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養(yǎng)生之道 > 四季養(yǎng)生 > 正文
濕熱
掛號科室:中醫(yī)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艾滋病慢性扁桃體炎狐惑陰汗兒童白血病

秋季進補先清熱去濕

2012-08-10 14:33:30    作者:家庭醫(yī)生在線  家庭醫(yī)生在線

  民間有諺語道:“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三伏虎?!痹谥嗅t(yī)看來,進補可使人的體質由弱變強,增強人體的抵抗力。適宜的進補,可以使老年人延年益壽,提高生命力。

  由于秋冬季節(jié)是緊跟著濕熱并重的夏天而來的季節(jié),因此,在此時,夏天對人體的影響還會存留一段時間。這表現為: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出現一些“熱”未除的癥狀,如口苦口干、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燥、舌紅、舌苔黃等表現。

  除此之外,還有“濕”的癥狀,如脘腹?jié)M悶、食欲不佳、口黏、小便不利、大便爛、舌苔厚或膩等表現。

  濕、熱不除,人體的脾胃就無法很好地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此時即使進食千年人參,或是上品燕窩等上佳補品,人體也受益不大——因為補品只是在消化道里“瀟灑走一回”,被吸收進體內的有效成分并不多。

  另外,補品大都比較溫熱厚重,如果進食前,人體的濕熱情況較明顯,進補后,就會出現濕熱更甚的情況,表現為喉嚨干燥、流鼻血、舌苔黃膩、夜間煩躁、睡不踏實等“上火”癥狀。更有甚者,濕熱嚴重,進補不僅沒有加強身體素質,反而補出疾病。

  五花茶,進補前喝“太過”

  因此,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有濕宜去濕,有熱宜清熱。

  有濕者,可用茯苓15克,白術12克,扁豆15克,煎水內服或配少許肉煲湯飲用。又或者用淮山15克,芡實15克,蓮子15克,配適量瘦豬肉煲湯飲用,以達到健脾胃、去濕邪,促進脾胃運化之功能。

  有熱者,可用麥冬12克,百合12克,沙參15克,配豬胰腺一條,煲湯飲用。亦可用鮮塘葛菜100~150克,蜜棗2個,生魚250~500克,煲湯飲用。若熱氣甚者,亦可用鮮土茯苓200克,活草龜500克,瘦豬肉50克,煲湯飲用,以達到除熱邪、生陰精的目的。

  以上這些祛濕或清熱的方子,一般在進補前服用1~2次便可。

  在秋冬之季,清熱不宜過苦寒,苦寒反而化燥傷陰。去濕也不宜過強,化濕利水太過,則會耗損陰精,有違中醫(yī)“秋冬養(yǎng)陰”之說。

  也有人為圖方便,在進補前喝一杯五花茶,或是夏桑菊、王老吉等夏天經常飲用的解暑去濕涼茶。實際上,這些夏令涼茶用在秋冬進補之前,有時令已去、攻伐太過之嫌。這種做法易損傷脾胃,反為不美。

  加點滋陰藥,進補不上火

  有一些人似乎特別“不受補”,即使在進補前已做好了清熱去濕的“功課”,仍會在進補后出現咽干舌燥、流鼻血、夜間煩躁等情況。這類人在進補時,可在補品材料中對應地添加一些滋陰降火的藥材。比如燉高麗參,可加麥冬9克;燉冬蟲夏草,可加石斛6克;燉海龍海馬,可加西洋參6~9克;燉蛤蚧,可加沙參9克;燉各種鞭類如鹿鞭、豬鞭、牛鞭等,可加桂圓肉12克,蜜棗2個。

  這樣溫補、滋陰雙管齊下,可使整個補品在溫補之中又能清潤育陰、補而不燥,陰陽互濟相得益彰。

家庭醫(yī)生在線(newwyomingnarrative.com)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燕君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