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誤區(qū) > 正文

糖尿病是因為糖吃多了嗎?

2015-01-19 09:34:55      家庭醫(yī)生在線

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對于普遍的中國人來說,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然而,無論是“預備軍”還是“正役軍”,我們對糖尿病飲食的認識存在許許多多的誤區(qū):糖尿病禁止吃糖?糖尿病不能吃含糖豐富的水果?其實,并非如此。

吃糖多≠糖尿病

至今,沒有任何科學證據(jù)表明,吃糖多就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發(fā)生原因極為復雜,涉及遺傳、感染、基因變異、環(huán)境、飲食等,如果一個人處于肥胖或超重狀態(tài),患糖尿病的風險,當然較體重正常者要高。但肥胖或超重,不是糖一家的“功勞”,而是“糖類+脂類”共同作用的結果。

糖又稱為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單糖和雙糖,如白糖、紅糖、冰糖就是單糖。如果所說的“糖”是多糖類碳水化合物,多吃是不會引起糖尿病的。過去,我們吃的幾乎是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僅不高,反而很低。

但如果我們常吃包括糖果、白糖、紅糖、冰糖等單糖與雙糖,就會引發(fā)糖尿病。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其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于我國,和他們食用糖的消耗量明顯高于我國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大量攝取單糖、雙糖,一則可促使肥胖率增高,從而使糖尿病患者增多,二則將會使許多隱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轉為顯性,這在老年人群中尤為明顯。

通過不吃主食控糖?

眾所周知,我們日常飲食中的主食,如大米、面粉等淀粉含量高。淀粉容易轉化為糖,很多人因此得出結論:通過不吃主食來控糖。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專家說,人體的健康運作需要糖的直接參與,脂肪、蛋白質無法直接轉化為糖。因此,為了身體健康,還是必須攝入主食。只不過總體量可以適當減少,例如每餐的米飯攝入量大約為一個拳頭的量,再適當補充粗糧。

粗糧也是含淀粉量偏高的食物,但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升糖指數(shù)不高(紅薯、馬鈴薯等升糖指數(shù)高的除外),是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簡單來說,升糖指數(shù)(GI)高的食物,可以較快地升高血糖,升糖指數(shù)低的食物則攝入后血糖上升比較緩慢。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總熱量之外,還要避免血糖產(chǎn)生過大波動,升糖指數(shù)低的食物可以避免這一問題。

升糖指數(shù)是糖尿病患者選擇食物的一個重要參考。專家指出,很多市民以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其實,草莓、蘋果、梨子等都是低升糖指數(shù)的食物,可以適當攝入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等。而如葡萄、香蕉、龍眼、荔枝等升糖指數(shù)高,則最好避免攝入。另外,廣東人喜好的粥、腸粉等精細食物也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最好減少攝入。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