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肝病頻道 > 肝病分類 > 肝癌 > 正文

飲食不潔者更易患肝癌 預防肝癌的“三查四治”

2015-03-05 08:28:01      家庭醫(yī)生在線

逢年過節(jié),各種聚會,總免不了多多少少地要喝點酒,有些人數杯下肚跟沒事人一樣,而有些人酒剛一下肚臉就紅了。有人把這說成是酒量不濟,有人說臉紅的人代謝好,酒量大,那么,喝酒臉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面子問題,還是酒量問題,或者其他問題呢?其實,喝酒臉紅的人極可能意味著多一份患上肝癌的風險。

根據一項4年跟蹤調查,揭示了長期酗酒與患肝癌風險的內在聯系,酗酒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肝癌風險最大。中國1/3人群,“解酒基因”因變異而失效。飲酒是被公認的除了乙型肝炎、飲污染水和吃霉變食物之外的致肝癌危險因素,但危險性和內在聯系一直缺少明確的認定。研究表明,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要通過乙醛脫氧酶2(ALDH2)來完成,人體內的乙醛脫氧酶2,其功能就是將乙醛氧化為無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終分解成對人體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但當乙醛脫氧酶2正?;虬l(fā)生變異之后,便會使該酶失去活性,從而導致飲酒后血中的乙醛濃度增高6倍多,長期酗酒,體內的乙醛就會蓄積,最終可能導致肝細胞發(fā)生癌變。同時,飲酒也會對正常人造成健康損害,如酒精性肝病和胃腸粘膜的損傷,人們應該盡量少飲或只飲低度酒,如紅酒、啤酒;長期飲酒者應將自己的酒精攝入量,嚴格控制在少于15克/天的安全劑量之內。

喝酒臉紅,有時不只是面子問題,更嚴重的問題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而正是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問題才最容易被輕視,被忽略。說到這里,還請喝酒臉紅的朋友三思。

不僅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和偏愛,各種疾病也有自己的興趣和偏愛,比如肝癌,就偏愛以下這類人群:

第一類人群:嗜煙嗜酒者

嗜煙嗜酒者肝硬化的發(fā)病率是想法高的,而肝硬化和肝癌的關系又十分緊密,肝硬化的形成和加重,勢必引發(fā)肝癌。嚴格地講,飲酒不是患病的直接原因,但飲酒是致癌物的助手或推銷員,能促進致癌物的致癌作用,還能抑制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第二類人群:乙肝病人

流行病學統(tǒng)計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區(qū)往往也是肝癌的高發(fā)地區(qū),患過乙肝的人確實比沒有患過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機會要多,這種危險性高達10.7倍之多。

第三類人群:中老年人

大多數肝癌的高發(fā)年齡在四十歲以后,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甚至長達數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歲之間是個高發(fā)年齡段。

第四類人群:飲食不干凈者

長期進食霉變食物、食含亞硝酸鹽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發(fā)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霉變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是誘發(fā)癌癥的主要因素,黃曲霉毒素是目前為止唯一一種明確其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同時它也是肝癌的輔助病因之一。亞硝酸鹽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蔬菜中的亞硝酸鹽的平均含量大約是4毫克/公斤,豆類更高,可以達到10毫克/公斤。亞硝酸的鹽是不會蓄積在體內的,它可以通過尿液排出,日常膳食中的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大量的亞硝酸鹽對能人體產生很大危害,它可以轉變成亞硝胺類物質,這類物質有明確的致癌作用。

預防肝癌的“三查四治”原則

“三查”:三級普查管理,即根據三類人群進行不同檢查

根據肝癌危險程度,一般把肝癌好發(fā)人群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發(fā)展成肝硬化的病人;

第二類是中度危險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但沒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

第三類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引起肝硬化的病人。

三級普查即根據三類人群進行不同檢查,一般高危人群每3個月做1次相關檢查(肝功、甲胎蛋白和超聲);中度危險人群至少每半年做1次檢查;低度危險人群每1年做1次相關檢查。查出可疑病例時,應進一步進行CT、核磁共振或動脈造影,直到排除肝癌。

“四治”:即肝癌常用四類治療措施

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費用高。除此以外,肝葉切除受肝功能狀況、肝癌部位、醫(yī)療技術條件等因素影響,對肝硬化病人而言,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局部治療:以射頻為代表的局部治療,創(chuàng)傷小、對肝臟損害輕、可反復使用,已經成為小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

介入栓塞治療:其療效受腫瘤動脈血供制約,難以完全殺死肝癌細胞,且對癌灶周圍肝組織的病灶無明顯治療作用。

藥物治療:包括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中醫(yī)藥治療、基因治療等。藥物治療只是輔助手術治療,單獨應用療效受限。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