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影像 > 影像知識 > 影像百科 > 正文

出現(xiàn)黃疸警惕膽管癌 4個方法能確診

2017-12-27 09:19:33      家庭醫(yī)生在線

  一旦出現(xiàn)黃疸、胃口差、厭油膩或上腹部疼痛等癥狀時,大家可能先想到的是肝炎。然而,還有一種疾病與肝炎的癥狀十分類似,那就是膽管癌。臨床醫(yī)生曾指出:出現(xiàn)黃疸,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檢查等影像檢查,看看肝內膽管是否存在癌變。

  膽管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1、黃疸:黃疸是膽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癥狀,約有90%-98%的膽管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膚、鞏膜黃染。黃疸的特點是進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屬無痛性,少數(shù)病人黃疸呈波動性。上段膽管癌黃疸出現(xiàn)較早,中、下段膽管癌因有膽囊的緩沖黃疸可較晚出現(xiàn)。

  2、腹痛:半數(shù)左右的患者有右上腹痛脹痛或不適,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等癥狀,這些癥狀常被視為膽管癌早期預警癥狀。腹痛一開始,有類似膽石癥、膽囊炎。據(jù)臨床觀察,膽管癌發(fā)病僅3個月,便可出現(xiàn)腹痛和黃疸。

  3、皮膚瘙癢:可出現(xiàn)在黃疸出現(xiàn)的前或后,也可伴隨其他癥狀如心動過速、出血傾向、精神萎頓、乏力和脂肪瀉、腹脹等,皮膚瘙癢是因血液中膽紅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膚末稍神經(jīng)而致。

  4、其他癥狀:諸如惡心、嘔吐、消瘦、尿色深黃,如醬油或濃茶樣,大便色淺黃甚至陶土色等,晚期腫瘤潰破時,可出現(xiàn)膽道出血時可有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甚者可出現(xiàn)貧血;有肝轉移時可出現(xiàn)肝臟腫大,肝硬化等癥象。

  凡40歲以上的黃疸癥狀患者,或有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脹痛、納差等消化系癥狀,肝臟腫大伴或不伴膽囊腫大,均應懷疑膽管癌,病人應及時去醫(yī)院看醫(yī)生,進行相應的檢查確診。

  膽管癌影像檢查方法有哪些?

  1、B超檢查:

  B型超聲為膽管癌首選診斷方法。實時超聲檢查對膽管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的診斷率高,對膽管擴張的檢出率可達95%以上,為首選檢查。超聲導引下細針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內鏡超聲(EUS)的探頭與膽道系統(tǒng)僅隔一層腸壁,排除了胸腹壁與胃腸道重疊等干擾,可更清晰地觀察膽道情況。管腔內超聲(intraductal-ultra sonography,IDUS)利用微型超聲探頭,可經(jīng)PTC竇道或ERCP途徑直接進入膽道掃描,完全排除了遮蓋膽道組織的干擾,圖像較EUS更為清晰。IDUS能探查到膽管微小癌,膽管癌浸潤深度的判斷準確率為73%,對胰腺和十二指腸是否受累及的判斷準確率達100%。

  2、CT檢查:

  CT仍是常規(guī)的檢查方法,可以顯示肝內外膽管的擴張、可見梗阻近段膽管明顯擴張,膽囊增大,擴張的膽管突然中斷,斷端形態(tài)不規(guī)則,并見塊影。有時可見膽管壁增厚,管腔不規(guī)則狹窄,腫大的膽囊以及周圍組織器官、血管的受累情況,或從膽管壁突入腔內的小結節(jié)影。為病變分期和手術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據(jù)。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技術可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系列薄層斷面的血管影像,三維血管重建技術還為了解腫瘤與血管關系、肝門部腫瘤能否切除提供重要信息。CT掃描可獲得與B超相同的效果,且影像更為清晰。

  3、磁共振膽胰管成像

  MRCP檢查,是一種無創(chuàng)傷性的膽道顯像技術??梢栽敱M地顯示肝內膽管樹的全貌、腫瘤阻塞部位和范圍、有無肝實質的侵犯或肝轉移,是目前肝門部膽管癌理想的影像學檢查手段。

  4、經(jīng)皮經(jīng)肝膽道造影術(PTC):是膽管腫瘤診斷的基本手段,能顯示腫瘤的位置和范圍,確診率達90%以上。PTC適用于肝內膽管有擴張的患者,術后可留置導管進行膽汁引流(PTCD)。對B超、CT檢查顯示有肝內膽管擴張的患者可行PTC檢查,不僅可直接顯示并明確腫瘤的部位、病變的上緣和累及肝管的范圍,同時還可了解腫瘤與肝管的關系。此種檢查對術前確定手術方案有重要意義,其正確診斷率可達90%以上。但此檢查屬創(chuàng)傷性,且易引起膽汁漏和膽管炎。為避免上述并發(fā)癥,最好在手術前一天進行檢查,在檢查后盡量排盡造影劑,并隨時準備進行手術。

  盡管膽管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但是如果發(fā)現(xiàn)的及時,盡快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救治,還是能夠很好的控制癌細胞的擴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了解膽管癌的早期癥狀對患者尤為重要。


(責任編輯:莊閑婷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