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營養(yǎng)飲食 > 天天靚湯 > 春季靚湯 > 正文

春季濕氣重多吃土茯苓 3款土茯苓湯祛濕解毒

2017-03-30 08:25:38      家庭醫(yī)生在線

土茯苓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之功效。甘淡性平的土茯苓多半用于煲湯。如今正值春季,濕氣比較重,多喝土茯苓湯可以很好地趕走濕氣。

土茯苓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

《本草綱目》認為土茯苓能祛風濕,利關節(jié),治拘攣骨痛。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曰“……其根狀如菝葜而圓,其大若雞鴨子,連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白兩種,入藥用白者良?!笨梢钥闯鐾淋蜍呤鞘乘幫弥罚逝R癥時大膽應用,對于濕熱內盛之癥往往收效甚佳,不論肝膽、下焦、皮膚濕熱均可用之,臨床觀察,在應用其它清熱祛濕之藥無效時,大量用土茯苓往往有奇效。

中醫(y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等功效。西醫(y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

土茯苓也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牛皮癬關節(jié)炎、白塞病關節(jié)炎、痛風性關節(jié)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濕疹等也有效。

現代藥理研究,土茯苓具有抗動脈硬化、抗血栓、抗腫瘤、抗炎及免疫作用及肝損傷的保護等作用,此藥價廉效佳,本人在治療皮膚疾患、肝膽疾患、痹癥、腫瘤等疾病,辨證濕熱內盛,常用之。

春季祛濕最佳中藥——土茯苓

甘淡性平的土茯苓多半用于煲湯,不過其搭配則十分講究。在廣東,土茯苓成為最常見的湯料之一,不同季節(jié)選擇與不同食材搭配,春季則發(fā)揮其祛濕的最佳功效。

祛濕湯:土茯苓水蛇湯

原料:土茯苓、水蛇、瘦肉、胡蘿卜、玉米、蜜棗。

做法:

1、 土茯苓切片,水蛇剝皮去內臟;

2、將水蛇焯水;

3、將土茯苓、水蛇與瘦肉、胡蘿卜、玉米、蜜棗等輔助食材放入鍋中煲。

提示:需要煲數小時,土茯苓的功效才能有所體現。為豐富其口味,還可以將水蛇換成老母雞,或是放入蝎子一起煲,其去濕健脾排毒的效果更佳。

祛濕湯 :土茯苓煲草龜

原料:草龜、土茯苓、陳皮、生姜、鹽。

做法:

1、將草龜處理干凈,斬件;

2、再與土茯苓、陳皮、生姜一起放入煲中,大約煲兩小時,再放入鹽調味即可。

提示:為了強化其排毒功效,還可以選擇放入其他食材,如蝎子,除了增強活絡去濕、消腫解毒效果外,其味并不突出,并不會破壞湯色的整體效果。

祛濕湯:土茯苓豬骨湯

原料:土茯苓50克、豬骨頭500克。

做法:

1、把湯材準備好。

2、土茯苓、木棉花、沙參、玉竹、陳皮、薏米洗凈,用清水浸泡。

3、豬骨頭洗凈后,冷水入鍋,焯去血污。

4、把浸泡好的湯材入砂鍋,并加入足量清水。

5、放入蜜棗。

6、加入金華火腿(起到提鮮的作用,沒有的話,可不放)

7、大火煲開。

8、把焯燙好的豬骨頭直接夾入砂鍋內,大火煲滾后,轉小火煲90分鐘。

9、食用前可加入適量鹽調味。

提醒:土茯苓雖然祛濕效果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肝腎陰虧者勿服。

(責任編輯:丁有雪 )

相關推薦

文章關鍵詞:

回南天祛濕湯土茯苓云苓赤小豆煲鯽魚

時下為廣東民間稱之為春二三月的回南天。悶熱與潮濕常交織一起,令人們常有濕困的感覺,今日靚湯宜鮮土茯苓云苓赤小豆煲鯽魚。詳細>>

祛濕除困養(yǎng)生湯土茯苓赤小豆眉豆煲鯽魚

南方特別是珠三角一帶,從夏至到小暑前后是降雨量最大的時節(jié),加上龍舟水的汛期,這段時期的濕氣是厲害的。今日靚湯宜土茯苓赤小豆眉豆煲鯽魚。詳細>>

健脾祛濕湯鮮土茯苓煲豬瘦肉

土茯苓有祛濕熱、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鮮的土茯苓配爽甜鮮美消滯的馬蹄、寬中益氣滋潤的紅蘿卜煲豬瘦肉湯,有清熱祛濕解毒、健脾養(yǎng)胃潤肺之……詳細>>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土茯苓具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jié)的功效。有治療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拘攣……詳細>>

土茯苓排骨湯的做法

相信大家都知道茯苓這種食材的藥用價值是比較高的吧,它搭配排骨這種食材一起來煲湯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利用到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茯……詳細>>

  • 易偉宏

  • 龐瑞明

  • 吳曉亮

  • 李鄭林

專家答疑少精癥患者一定會不育嗎?

廣東省中醫(y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友疑惑

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