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每天的繁忙工作下來,煲一壺熱騰騰的好湯,犒勞自己的時候,煲湯的過程豈不也是一種很美妙的期待過程。所謂“煲”就是用文火慢慢煮,把食材中的營養(yǎng)成分都熬煮出來,使鮮香物質(zhì)濃縮于湯中,湯的鮮美味道自然會飄溢出來。只要有心,煲一鍋好湯并不難。怎樣熬煮美味湯品?跟大家分享一下煲湯美味的不敗秘訣。
煲湯的小竅門 如何煲湯好吃
1、選料要得當
選料得當是制好鮮湯的關鍵。
用于制湯的原料,一般為動物性原料,如雞、鴨、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但必須鮮味足、異味小、血污少。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質(zhì)、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質(zhì)含氮物質(zhì),它們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
2、食品要新鮮
新鮮并不是歷來所講究的“肉吃鮮殺魚吃跳”的“時鮮”。
現(xiàn)代所講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后3~5小時,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zhì)、 脂肪等分解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易于吸收的物質(zhì),此時不但營養(yǎng)最豐富,味道也最好。
3、炊具要選擇
制鮮湯以陳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
瓦罐是由不易傳熱的石英、長石、黏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經(jīng)過高溫燒制而成。其通氣性、吸附性好,還具有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煨制鮮湯時,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nèi)部原料,相對平衡的環(huán)境溫度,有利于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鮮香成分溢出得越多,煨出的湯的滋味就越鮮醇,被煨食品的質(zhì)地就越酥爛。
4、火候要適當
煨湯的要訣是:旺火燒沸,小火慢煨。
這樣才能使食品內(nèi)的蛋白質(zhì)浸出物等鮮香物質(zhì)盡可能地溶解出來,以便達到鮮醇味美的目的。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濃醇。
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品嘗豐盛的佳肴,還是普通的家常便飯,湯都是餐桌上的寵物。嗜湯、喜湯、品湯已是時尚,可謂“無湯不成席”。在外面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喝上一碗滋味鮮香、營養(yǎng)豐富的湯,感覺真是不一樣。然而,要使喝湯真正起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增強健康的作用,在湯的制作和飲用時一定要注重科學,做到“八要”。
5、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又是食品傳熱的介質(zhì)。
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用水量一般是煨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時應使食品與冷水共同受熱,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
6、搭配要適宜
許多食物之間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營養(yǎng)素起到互補作用,即餐桌上的“黃金搭配”。
例如,海帶燉肉湯,酸性食品肉與堿性食品海帶起“組合效應”,這是日本的長壽區(qū)(沖繩地區(qū))的“長壽食品”。為了使湯的口味比較純正,一般不用很多品種的動物食品同煨。
7、注意調(diào)味用料的投放順序。
特別注意熬湯時不宜先放鹽,因鹽具有滲透作用,會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質(zhì)凝固,鮮味不足。一般地說,60℃~80℃的溫度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而煲湯使食物溫度長時間維持在85℃~100℃。因此,若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湯中適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蔥、蒜等調(diào)味品,使其別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湯的原味。
8、喝湯時間要講究
常言道:“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吃飯前,先喝湯,等于給上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順利下咽,吃飯中途不時喝點湯水有助食物的稀釋和攪拌,有益于胃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時,吃飯前先喝湯,讓胃部分充盈,可減少主食的納入,從而避免熱量攝入過多。而飯后喝湯,容易使營養(yǎng)過剩,造成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片面地認為魚、雞等原料熬的“精湯”最營養(yǎng)。實驗證明,無論你熬得多久,仍有營養(yǎng)成分留在“肉渣”中。只喝湯,不吃“肉渣”是不科學的。
9、應該加多少水?
這可是煲湯的關鍵。研究發(fā)現(xiàn),原料與水分別按1∶1、1∶1.5、1∶2等不同的比例煲湯,湯的色澤、香氣、味道大有不同,結果以1∶1.5時最佳。對湯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測定,此時湯中氨態(tài)氮(該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于用水較少時。
這是因為水的加入量過少,原料不能被完全浸沒,影響了湯中營養(yǎng)成分的濃度。隨著加水量的增加,湯中氨態(tài)氮被稀釋后濃度會有所下降。
但是,湯中鈣、鐵的含量以原料與水1:1的比例時為最高。
10、用雞、鴨、排骨等肉類煲湯沸水中焯一下,這個過程叫做“出水”或“飛水”,不僅可以除去血水,還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過于肥膩。
11、煲魚湯時,先用油把魚兩面煎一下,魚皮定結,就不易爛了,而且還不會有腥味。
12、油與水充分混合才能做出誘人的潔白奶汁效果,竅門在于做肉湯時要先用大火煮開,然后用小火煮透,再改大火。魚湯則先用油煎透,再加入沸水,用大火。還要注意水要一次加足。
13、想要原汁原味,就不必加入蔥、姜、花椒、大料、料酒之類的香料,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鹽應當最后加,因為鹽能使蛋白質(zhì)凝固,有礙鮮味成分的擴散。
14、不要讓湯汁大滾大沸,否則肉中的蛋白質(zhì)分子激烈運動會使湯汁顯得渾濁。在燒沸后改用小火就可以了。
15、湯太咸又不宜兌水時,可放幾塊豆腐或土豆或幾片番茄到湯中;也可將一把米或面粉用布包起來放入湯中。
【煲湯秘訣小鏈接:時間】
煲制一鍋好湯,需要很好的耐性和一顆溫柔的心。
通常魚湯的最佳熬制時間在1小時左右,因為湯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來自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反倒被破壞了。
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2小時左右,超過這時間,湯里就會出現(xiàn)很高的嘌呤。湯中的嘌呤物質(zhì)會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積,喝嘌呤過高的湯,輕則使人發(fā)胖,嚴重的還可能引發(fā)糖尿病、痛風及心腦血管疾病。
蔬菜水果湯,一般以滾煮汆煮的調(diào)理方法,煮沸即可,避免由于長期加熱,營養(yǎng)素遭到破壞,主要是減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破壞,而且水面要沒過蔬菜,以保持和空氣隔離,從而減少營養(yǎng)損失。
如果是廣東的老火靚湯,一般要煲2個小時以上,而要是燉湯,則需要4個小時以上,先旺火燒煮二三十分鐘,再轉成文火慢熬,這樣煲出的湯,火候十足,原汁原味,味道一流。
各種湯的養(yǎng)生效果
排骨湯抗衰老。
骨湯中的特殊養(yǎng)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huán),50—59歲這10年是人體微循環(huán)由盛到衰的轉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收到藥物難以達到的功效。
魚湯防哮喘。
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肺呼吸道炎癥,預防哮喘發(fā)作,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效。
雞湯抗感冒。
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yǎng)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膜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黏液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癥狀。煲制雞湯時,里面可以放一些海帶、香菇等。
小貼士:煲湯時間不要過長
專家提醒說,長時間加熱能破壞煲類菜肴中的維生素;加熱1~1.5小時,即可獲得比較理想的營養(yǎng)峰值,此時的能耗和營養(yǎng)價值比例較佳。
牛肉湯中放番茄。
煲牛肉湯時,放一兩個番茄,可以增加湯中番茄紅素的含量,而且果酸能嫩化牛肉纖維,使肉質(zhì)更鮮美。
豬蹄湯不宜常吃。
由于其中的膠原蛋白不能完全利于吸收,會給胃腸消化系統(tǒng)帶來麻煩,即使要吃,也要與青菜、蓮藕放在一起煮。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吃錯水果,小心越減越肥!廣醫(yī)三營養(yǎng)師教你正確挑水果
全民營養(yǎng)周|老年慢病管理,要吃喝有度!
全民營養(yǎng)周|“一人吃兩人補”坑了多少孕婦
骨質(zhì)疏松癥對青少年生長發(fā)育有什么影響?
在我國各地區(qū)的家庭里有很多都有一年四季煲湯的習慣,而最常見的煲湯食材都會是肉類。其實,蔬菜也可以煲湯哦。在這里,為大家介紹4種可以用于煲……詳細>>
很多人都知道夏季喝湯滋補,特別在廣東,家里都喜歡煲湯喝,如何煲湯更好你知道嗎?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小編就為你一一介紹吧。詳細>>
煲湯養(yǎng)生一直都是民間的傳統(tǒng),尤其是的秋天這個季節(jié)里,煲湯進補更加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不同的食材煲湯會有不同的功效,所以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詳細>>
排骨湯、雞湯、魚湯這三種湯是常聽喝的家庭靚湯。不過,肉類煲湯較油、熱量高,不適合晚上食用,選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較好。詳細>>
喝湯進補養(yǎng)生一直都是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并且不同的煲湯食材會帶來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有利于我們身體健康??墒?,你知道嗎?如果煲湯和喝湯的方法不……詳細>>
廣東省中醫(y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wǎng)友疑惑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