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中醫(yī)養(yǎng)生 > 特色療法 > 正文

痛風艾灸什么穴位

2017-06-07 17:05:47      

痛風屬于關節(jié)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jié)炎。痛風的發(fā)作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和痛苦,而中醫(yī)艾灸是治療痛風的一種方法。那么痛風艾灸什么穴位呢?

一、痛風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療以灸痛點為主,和腫脹的部位。同時加上中脘,神闕,關元和足三里,腎俞,腰陽關。因為我們不僅僅要治療痛點,我們還要用艾灸的方式來恢復體能,來恢復被疾病破壞的正氣,用艾灸來升元陰元陽。艾灸的主要功能也是驅、補、通、調。就是驅寒邪,補正氣,通經(jīng)絡,調整人體元陰元陽。

中醫(yī)辨證為濕熱內蘊,脈絡瘀阻。治療原則是清熱利濕,通經(jīng)活絡。治療方法首選受累關節(jié)刺血。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以采血針將患部鮮紅或暗紅的瘀絡刺破,瘀血順勢而出,其顏色由暗紅轉為鮮紅后即可加壓止血。所選瘀絡不必拘泥于一條,可以同時選擇多條。如果患部沒有明確瘀絡顯現(xiàn),則在該關節(jié)基底部周圍尋找到瘀絡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項是預防感染)。刺血后選用針刺療法,具體用穴為百會穴、神庭穴、曲池穴、合谷穴、神門穴、足三里穴、太沖穴、豐隆穴、內庭穴、陰陵泉穴以及阿是穴。毫針瀉法,以期清熱利濕、通經(jīng)止痛,每日治療一次,5次一個療程。通常2 ~3次即可直折病勢,安神定痛。

對于痛風病靜止期的患者,可采用針刺療法進行調補,以預防痛風發(fā)作。由于尿酸在體內的異常增高與腎排泄機能下降有關,筆者認為,痛風病靜止期的患者應該補益腎氣,增加排泄機能。臨床可選太溪穴、復溜穴、神門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關元穴、氣海穴、水道穴等,毫針補法,每周兩次,10次為一療程。也可以長期采用針刺療法進行調補,改善體質。

二、中醫(yī)對痛風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的認識

1、脾虛為本,濕濁為標:素體脾虛加之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運化失調,釀生濕濁,外注皮肉關節(jié),內留臟腑,發(fā)為本病。

2、外邪侵襲:外邪留滯肌肉關節(jié)致氣血不暢,經(jīng)絡不通,不通則痛,久則可致氣血虧損,血熱致瘀,絡道阻塞,引起關節(jié)腫大、畸形及僵硬。

3、素體陽盛,臟腑蘊毒:臟腑積熱是形成毒邪攻入骨節(jié)的先決條件,積熱日久,熱郁為毒是發(fā)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4、濕熱濁毒,留注關節(jié):濕熱濁毒,根于脾胃,留滯經(jīng)脈,壅閉經(jīng)絡,流注關節(jié),若正虛邪戀,濕毒不去,循經(jīng)竄絡,附于骨節(jié),形成痰核,堅硬如石。所以濕熱濁毒是形成痛風石的主要原因。

三、什么是痛風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因嘌呤(一譯“普林”)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于關節(jié)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jié)炎。痛風的定義是人體內有一種叫作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fā)生了紊亂,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謝產(chǎn)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jié)、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就叫痛風。

四、痛風的癥狀

由于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jié)膜或肌腱里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tǒng)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癥。一般發(fā)作部位為大母趾關節(jié),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fā)作于手指關節(jié),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fā)作部位出現(xiàn)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fā)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fā)作多見于下肢。

五、如何預防痛風

痛風病的發(fā)作常與飲食不節(jié)、著涼、過度勞累有關,因此預防發(fā)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1、戒酒。

2、避免過度勞累、著涼。

3、蝦、蟹、動物內臟,含嘌呤高的食物應少食,菠菜=豆類等食物應少食。

4、大量飲水,促進尿酸排泄。

5、牛奶、蛋類,大部分蔬菜、水果可不限。

6、發(fā)面面食放堿的粥類,因含堿性物質可促進尿酸排泄,保護腎臟,倡導食用。

六、痛風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jīng)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七、痛風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jù)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