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治療 > 胰島素 > 正文
低血糖
掛號科室:內分泌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半乳糖血癥胰島素瘤小兒慢性腎功能衰竭老年人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原積累癥

注射胰島素可遵循輪換原則

2016-02-08 01:49:15      家庭醫(yī)生在線

在一般情況下,胰島素治療是采用皮下注射法,以選取皮膚松的部位為宜。通常來講,我們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并不太多,主要是腹部、手臂前外側、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等處。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在于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層可吸收胰島素的皮下脂肪組織,而且沒有較多的神經分布,注射時不舒適的感覺相對較少。

哪里注射胰島素才是最佳方案?

我們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并不太多,主要是腹部、手臂前外側、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等處。

腹部是胰島素注射優(yōu)先選擇的部位,腹部的胰島素吸收率達到100%,吸收速度較快且皮下組織較肥厚,能減少注射至肌肉層的風險,最容易進行自我注射。注射部位在臍周3厘米以外。

手臂的皮下層較薄,注射時必須捏起皮膚注射,因此不方便自我注射,可由他人協(xié)助注射。手臂皮下組織的胰島素吸收率為85%,吸收速度較快。

大腿較適合進行自我注射,皮下層很薄,要捏起皮膚注射,皮下組織的胰島素吸收率為70%,吸收速度慢。注意大腿內側有較多的血管和神經分布,不適宜注射。

臀部皮下層最厚,注射時可不捏起皮膚。由于臀部的胰島素吸收率低、吸收速度慢,較少使用,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注意不要打到肌肉組織。

另外,注射部位參與運動時會加快胰島素的作用,打球或跑步前不應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過快吸收引起低血糖。腹部注射一般不受四肢運動影響。還要注意不同注射部位間的輪換,兩次注射部位要距離2厘米,并盡量避免一個月內重復使用同一注射點。短時間內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使局部皮下組織吸收能力下降,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和利用。含有魚精蛋白的長效胰島素制劑能與體內某些成分結合起來,在皮下形成塊狀物造成毛細淋巴管堵塞,更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

用來控制餐后血糖的胰島素如諾和靈R,因為要求盡量快地起效,所以一般選擇吸收較快的腹部進行注射;而基礎胰島素如諾和靈N,由于要求吸收平穩(wěn)、緩慢,所以一般選擇吸收較慢的大腿前外側進行注射。

注射部位輪換可遵循的原則

(1)選左右對稱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對稱輪換注射。待輪完,換成另外左右對稱的部位。

(2)如先選左右上臂,并左右對稱輪換注射。待輪完后,換左右腹部。這樣可避免因為不同部位胰島素吸收不同而造成的血糖波動。

(3)同一注射部位內注射區(qū)的輪換要有規(guī)律,以免混淆。

(4)不同部位胰島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爾吃飯時間提前,則選腹部注射胰島素;如果推遲,則選臀部注射。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