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肛腸 > 肛腸疾病 > 便秘 > 正文

緩解便秘的九個妙招 這幾種食物可以預防便秘

2017-01-16 08:21:28      家庭醫(yī)生在線

生活中有很多人出現(xiàn)過便秘的現(xiàn)象,這跟我們平時的不良生活習慣有直接關系,長期便秘給人體帶來許多危害,反復發(fā)作排便困難會引起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所以緩解便秘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事情,那么緩解便秘的九大療法是什么,以下是相關的介紹。

緩解便秘的九大療法

1、早餐喝咖啡

很多女明星都習慣在早上喝黑咖啡來消水腫,這是因為咖啡具有利尿的效果,而同時,咖啡豆中的咖啡因也會刺激副交感神經,因而促進腸道的蠕動,讓早晨排便變得更加順暢,而有些人喝沖泡式咖啡會覺得效果比較明顯,是因為沖泡式的咖啡因含量較高的關系。

2、早上空腹喝水法

首先先了解便秘的原因之一就是飲水量不足,腸道內食物殘渣水分不斷被吸收,因而導致大腸蠕動變慢,一起床補充水分確實有消除便秘的效果,因為夜間腸胃都處于休息狀態(tài),早上未進食前喝水,腸胃運作會比平??焖?,讓水分立即輸送到大腸,增加糞便的含水量,柔軟的糞便也更好排出,建議早上空腹時喝兩杯的溫開水,一杯約240cc。

3、早上空腹先吃一顆蘋果

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水果中因為有果膠才有硬度,果膠會吸收水分而凝膠,對于柔軟糞便也有很棒的效果。

4、飯后吃梨

梨鮮甜可口、香脆多汁,是一種許多人喜愛的水果。梨富含維生素A、B、C、D和E。一只梨的維生素C含量是“建議每日攝取量”的10%,鉀的含量也不少。同蘋果一樣,它還含有能使人體細胞和組織保持健康狀態(tài)的氧化劑。梨雖然很甜,但是它的熱量和脂肪含量很低,極適合愛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

5、在三餐中加入辣椒

辣椒屬于刺激性食物,對于消化道來說是一種刺激,但是這種方法很不健康,對身體也有傷害性,所以不建議采取這種方法。

6、喝蜂蜜水幫助排便

蜂蜜中含有豐富的果糖,果糖本身就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一天只要攝取50克的果糖就有效了,加上喝下了足夠的水分,人體一天總共需要1,000cc的水,就可以軟便讓其不干燥,這個配方是以50cc的蜂蜜搭950cc的水調配而成。

7、魔芋+蜂蜜

把魔芋用軋汁機軋出來汁,放到鍋里用小火烹制湖狀,裝到容器里,用涼性的蜂蜜(蜂蜜分涼性和熱性)調制,每天早晨空腹兩勺。一定要堅持,可治療久治不好的便秘。

8、卡捷運動

做卡捷運動時,應放松腹肌、腿肌與股部肌肉,像自己控制不讓放屁或排尿的那種收縮動作,每次要堅持10秒鐘或更長一些,然后放松10秒,如此收縮一放松 共三次算一輪,每天應鍛煉10輪。當肌肉強化后,還可增加輪次。當排便不利的癥狀得到控制后,輪次可不再增,但應該繼續(xù)堅持每天至少做一輪,或每周三輪, 使肌肉群繼續(xù)保持強勁有力。

9、揉腹部有效治便秘

揉腹的具體做法是:起床后排空 小便,喝涼開水300~500毫升。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身體放松,右手掌心放在右下腹部,左手掌心放在右手背上,從下腹部按摩上提至右季肋部,推向左季 肋部,再向下按摩到左下腹部即可。沿順時針方向反復按摩30~50遍,按摩時無需壓力過大,只需輕輕按摩即可。剛開始可能效果不大,只要堅持此法,10天 后均可見效。堅持每天做一次,30天后可完全達到自行正常排便的效果。

預防便秘應該吃什么

堅果

堅果除了營養(yǎng)豐富外,還能幫助滋潤皮膚,提供身體所需各種營養(yǎng)。并且具有非常好的潤腸通便的作用,可幫助身體排出體內多余的廢物,起到養(yǎng)身保健的作用。

梨可以幫助秋季滋陰潤燥,還能有效治療咳嗽。多吃梨還可以保持排便通暢,梨可以減輕痔瘡術后的瘀血擴張,是痔瘡患者在今秋做了手術后的首選食品。

酸奶

酸奶能促進腸道內有益菌乳酸桿菌的增殖,并且可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因此具有保護腸道粘膜、恢復腸道正常功能的作用。

身體缺水是導致便秘的最根本原因,據(jù)了解多數(shù)便秘患者都屬于不愛喝水類型,水可以幫助身體新陳代謝,排除毒素,還能幫助滋潤皮膚,是身體必不可缺的元素。

治療便秘的食療方法

1)五仁粳米粥

取芝麻、柏子仁、胡桃仁、松子仁、甜杏仁等五仁各10克,放碗里邊碾碎,和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服用。服用時候可以加少許白糖,早晚各服用一次。這個妙方比較適用于中老年人氣血兩虛引起的習慣性便秘,

2)鮮土豆汁

取300克鮮土豆去皮切碎,用干凈的紗布包好擠汁,飯前服用1~2湯匙,每日2~3次,適用于習慣性便秘。

3)菠菜芝麻粥

菠菜芝麻粥能夠起到潤燥通便,養(yǎng)血止血的作用,適用于老年性便秘、痔瘡等飲用。做法是先將100克粳米洗凈放入鍋中,煮至米開花時放入200克菠菜,煮沸后放入50克芝麻、鹽、味精,空腹時服用。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