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肝病頻道 > 肝病分類 > 其他肝病 > 正文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

2017-01-11 11:21:04      

乙肝病毒存在乙肝病人及hbsag攜帶者的血液、體液、各種分泌物及排泄物中。這些含有乙肝病毒的體液對乙肝病毒的傳播具有不同程度的意義。

一、母嬰圍產(chǎn)期傳播

這是全世界公認(rèn)的乙肝重要傳播途徑,最高是亞洲,非洲其次,美國及西方國家較小。hbsag陽性母親新生兒的hbsag陽性率,在歐洲、美國10%,非洲25-30%,亞洲30-70%,中國約60%。

hbsag及hbeag雙陽性母親幾乎100%傳播嬰兒,其中60-90%成為陽性攜帶者。此途徑不僅傳播率高,且可引起免疫耐受,致終身攜帶病毒,是人乙型肝炎病毒重要儲存宿主及似染源,其中一部分可發(fā)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1、hbsag攜帶者家庭成員hbsag陽性率高于對照組10-15倍。且母親hbsag陽性最重要,父親則無明顯影響。

2、母嬰傳播的方式

(1)經(jīng)胎盤傳播:少見,此種傳播疫苗接種不能保護(hù)。

(2)分娩期傳播:絕大多數(shù)可因分娩過程中胎盤細(xì)微裂口,母血滲入胎兒血中,或胎兒吸入羊水,嬰兒接觸母親陰道分泌物等傳播。

(3)分娩后傳播:接觸母親唾液及母乳喂養(yǎng)。唾液及乳汁中均查到hbsag和dane顆粒(乙肝病毒),母乳喂養(yǎng)能否傳播意見不一,但hbsag和hbeag雙陽性母親不宜母乳喂養(yǎng)。

二、輸血,注射傳播為乙型肝炎的重要傳播途徑

1、輸血及血制品傳播:獻(xiàn)血員hbsag篩選后,此途徑傳播已明顯減少,但多次受血病人陽性率明顯高于一般人群。

2、靜脈藥癮者h(yuǎn)bsag陽性明顯高于一般人群。針刺、紋身、割扎等亦可引起傳播。

3、其它:反復(fù)驗(yàn)血,多次注射,頻繁的侵襲性檢查和診斷措施等。

三、破損粘膜傳播

1、性傳播: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可找到hbsag和dane顆粒,可通過性傳播,因此乙肝為性傳播疾病之一。

2、口腔粘膜破損也可造成傳播。

(責(zé)任編輯:陳曉 )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dǎo)

    合作醫(yī)生

    相關(guān)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