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耳鼻喉 > 疾病 > 正文

梅尼埃病能治愈嗎?要怎樣治療?

2013-11-16 20:26:29      家庭醫(yī)生在線

梅尼埃病是一種以眩暈為主要癥狀的內耳病,主要病變?yōu)閮榷膬攘馨鸵涸龆?、壓力增高,原因不明?;颊叱7磸屯蝗话l(fā)作眩暈、惡心、嘔吐、耳鳴和聽力減退等癥狀。因這些癥狀首先為法國醫(yī)師梅尼埃所描述,故稱此病為“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治療前注意事項

1、調暢情緒

患者應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既不要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但亦不要憂心忡忡,提心吊膽。長期憂愁、緊張心理更易加重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調,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平日里患者應保持樂觀的情緒、舒但的心情,并適當多參加文娛活動,多與親戚朋友及同事交往,以清除自己的緊張心理。患者的臥室以整潔安靜、光線稍暗為好。

2、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本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疾病,可以在無明顯誘因及先兆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因此患者平時生活工作宜注意安全,不要登高,不要在擁擠的馬路上及江河塘水邊騎車。另外患者最好不要從事責任性強,容易出危險的工作。

3、注意飲食調養(yǎng)

一般說來,患者的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yǎng),可常食用魚、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而肥膩辛辣之品(如肥肉、煙、酒、辣椒、胡椒等)容易助熱、耗氣,不宜多食。此外由于本病的特殊性,還要求患者進低鹽飲食,并注意少飲水。

4、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患者宜注意加強鍛煉,并根據身體情況制定合適的鍛煉方案,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一般說來,患者的鍛煉方式可選擇跑步、散步、打球、舞劍、太極拳、氣功等。

病人平時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睡眠要保持充足、避免情緒波動、著急、惱怒、緊張、恐懼、焦慮等。都有可能引起眩暈、飲食要清淡、少飲酒、眩暈發(fā)作時要絕對臥床休息,頭部不要左右擺動。

梅尼埃病常用治療法

由于梅尼埃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不明,目前尚無使本病痊愈的治療方法。目前多采用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內耳微循環(huán)、解除迷路積水為主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1)前庭神經抑制劑:多用于急性發(fā)作期,可減弱前庭神經核的活動,控制眩暈。常用者有地西泮、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

(2)抗膽堿能藥:如山莨菪堿和東莨菪堿等,可緩解惡心、嘔吐等癥狀。

(3)血管擴張藥:可改變缺血細胞的代謝、選擇性舒張缺血區(qū)血管,緩解局部缺血。常用者有氟桂利嗪(西比靈)、倍他司汀、銀杏葉片等。

(4)利尿脫水藥:可改變內耳液體平衡,使內淋巴減少,控制眩暈。常用者有雙氫克尿噻、乙酰唑胺等。

(5)糖皮質激素:基于免疫反應學說,可應用地塞米松、潑尼松等治療。

(6)維生素類:如為代謝障礙、維生素缺乏導致,可予維生素治療,常用維生素B1、B12、維生素C等。

中耳加壓治療

實驗研究表明,中耳壓力變化可影響內耳的壓力與流動。2001年瑞典Densert報告應用便攜式中耳加壓器(Meniett裝置)治療梅尼埃病,可短期或長期控制患者眩暈癥狀。

化學性迷路切除術

指利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的耳毒性,破壞內耳前庭功能,達到治療眩暈的目的。所用藥物主要為鏈霉素及慶大霉素。可全身及鼓室內用藥。

(1)全身用藥:根據Langman(1990)報告,全身靜脈滴注鏈霉素方式,可治療雙側梅尼埃病,緩解眩暈癥狀。

(2)鼓室內注藥:利用圓窗膜的半滲透原理,鼓室注射的藥物可通過滲透作用進入內耳達到治療目的。目前慶大霉素鼓室內注射已成為常用方法,臨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主要并發(fā)癥為聽力下降。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治療耳朝上,蘸有局麻藥和止血藥的卷面子置于鼓膜表面,穿刺部位在后下象限,將30mg/ml慶大霉素0.3~0.5ml注入鼓室,頭部側轉45度,維持15~20min。囑患者不要做吞咽動作。慶大霉素在內淋巴液中維持高濃度可達數(shù)日,排泄較慢。一般1周注射一次,2次為一療程。目前各家所用慶大霉素劑量、時間間隔和停藥時間不同,尚無確切標準。治療后如眩暈消失、聽力改善就可以停止治療。

手術治療

梅尼埃病經藥物療法失敗后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手術種類較多,如內淋巴囊手術(內淋巴囊減壓術、內淋巴囊分流術);星狀神經節(jié)封閉術;因眩暈而喪失工作、生活能力者,患兒聽力喪失者,可選擇迷路切除術、前庭神經切斷術等。

手術方式的選擇應依據聽力、眩暈等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齡、職業(yè)、生活方式等決定。例如年輕人和需要就業(yè)的患者選擇手術比退休老人更有好處。而前庭破壞術式術后可發(fā)生平衡障礙,不適于高處工作的患者。

根據是否保存前庭功能及聽力,手術可分為保守性內淋巴囊手術、部分破壞性手術和破壞性手術三類:

1、保守性(不破壞聽力)內淋巴囊手術:手術原則為將內淋巴液從積水的膜迷路終引流出來。

(1)內淋巴囊蛛網膜下腔引流術(House,1962):將內淋巴液通過一個特殊的引流管引流至顱內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中,由于有感染風險,現(xiàn)已經很少采用。

(2)內淋巴囊乳突分流術:手術將內淋巴液引流至乳突腔。

(3)耳蝸球囊切除術(Schuknecht,1982):可使72%的患者眩暈得到緩解,55%維持聽力。但很多報告稱這種手術會嚴重影響聽力,因此不提倡。

2、部分破壞性手術:主要原則為破壞患耳殘余聽力,而保存聽力。

(1)前庭神經切斷術:有經顱中窩、經迷路后和經乙狀竇后3種手術途徑。其遠期療效較肯定。

1)經顱中窩徑路:優(yōu)點為前庭神經與蝸神經在小腦角處會合之前,就可以切除前庭神經。但面神經損傷、感音神經性聾、神經源性并發(fā)癥(失語癥、癲癇)的危險較大。

2)經迷路后徑路:效果較好,面癱發(fā)生少。但部分患者有腦脊液漏發(fā)生,后半規(guī)管損傷可能大。

3)經乙狀竇后入路:眩暈緩解效果較好,很少發(fā)生腦脊液漏,但術后易發(fā)生頭痛。

(2)化學性迷路切除術:即全身灌注或鼓室內注射耳毒性藥物。

3、破壞性手術:前庭功能和聽力均破壞,包括迷路切除術和經迷路前庭神經切除術。常用于聽力極差的患者。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