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傳染科 > 正文

鼠疫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

2013-11-23 11:11:27      家庭醫(yī)生在線

鼠疫是傳染性特別強的一種病,人間鼠疫的傳染源,一是染疫地動物;二是鼠疫病人。作為傳染病的染疫動物主要是嚙齒動物,如褐家鼠和黃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內,人間發(fā)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傳染源。鼠疫病人特別是肺鼠疫患者,可通過飛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現(xiàn)菌血癥時,也可通過媒介昆蟲的作用,成為腺鼠疫的傳染源。

鼠疫可通過哪些途徑傳播給人?

(1) 媒介昆蟲:主要是通過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蟲媒,如硬蜱、臭蟲、虱子等,在自然條件下也可以攜帶鼠疫菌。

(2) 直接接觸:人與感染鼠疫的動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蟲、鼠疫患者及其尸體,帶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觸皆可引起感染。人們獵取或剝食旱獺是常見的直接接觸感染途徑之一。

(3) 飛沫:續(xù)發(fā)或原發(fā)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呼吸、談話、咳嗽、打噴嚏等借助飛沫經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剝制染疫動物過程中,由于飛沫四濺并可通過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鼠疫要怎么預防?

1。管理傳染源 加強國際檢疫,防止從國外傳入。發(fā)現(xiàn)疑似或確診患者即予分別隔離,并于6h內向衛(wèi)生防疫機構報告,接觸者檢疫6天。肺鼠疫隔離至痰培養(yǎng)6次陰性,腺鼠疫隔離至淋巴結腫完全消散后再觀察7天?;颊吲判刮锛坝镁邞獜氐紫净蚍贇?。疫區(qū)封鎖至少9天,大力開展捕鼠、滅鼠、消滅其他疫源動物,控制鼠間鼠疫。

2。切斷傳播途徑 滅蚤必須徹底。

3。保護易感者

(1)個人防護:進入疫區(qū)的防疫人員應穿衣褲相連的衣帽、戴口罩、防護眼鏡、膠皮手套及長筒靴。接觸患者或病鼠后可用磺胺嘧啶或四環(huán)素每天2g分4次服或鏈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療程均為6天。但有的作者曾對甘肅省保存的382株鼠疫桿菌進行了12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測定,認為鼠疫桿菌對磺胺類藥物均不敏感。

(2)預防接種:目前世界上普遍認為現(xiàn)有的幾種免疫制劑,無論是鼠疫活菌苗、死菌或提純菌苗,在預防人間鼠疫發(fā)生上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主要是接種后免疫強度不高,免疫效期短,不能完全保證免疫人群不發(fā)病。我國目前用無毒活菌苗。皮膚劃法的反應較輕易被接受但劃痕深淺及進入人體的菌苗不易掌握。也可用皮下注射,成人1ml(含無毒活菌10億個),兒童酌減。接種后10天產生免疫力,1個月后達高峰,6個月后逐漸下降,1年后消失。為保證免疫效果,每6~12個月需加強復種1次。接種對象為疫區(qū)、周圍人群和防疫人員,國外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制備的F1亞單位菌苗和V抗原菌苗在實驗動物可產生高效價的免疫抗體,對大劑量鼠疫菌攻擊有滿意的保護作用,有望成為一種更安全、有效的鼠疫菌苗用于臨床。

鼠疫桿菌的檢驗必須嚴格執(zhí)行烈性菌管理規(guī)則,注意防止氣溶膠感染或防蚤叮咬。動物實驗應有防護設備,實驗用過培養(yǎng)物及器材應及時消毒。森林嚙齒動物的鼠疫可傳播至城市鼠類,構成長期威脅。預防取決于控制城市老鼠數(shù)量和處理其排泄物以及監(jiān)測野生動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觸病獸及其尸體,并使用蚤類驅避劑。目前,尚無消滅野生動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區(qū),減少居住環(huán)境里嚙齒動物的棲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藥物毒殺家庭周圍的嚙齒動物之前,應先控制昆蟲,以防動物身上的蚤類轉而來叮咬人或家畜。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