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消化科 > 其它疾病 > 正文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飲食保健

2017-03-28 14:59:29      

幽門螺桿菌是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的一種專性微需氧革蘭陰性菌。首先從人胃黏膜中分離培養(yǎng)出幽門螺桿菌,并證明其與胃十二指腸疾病。尤其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相關。

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注意事項:

1、幽門螺桿菌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為根除徹底和避免再感染,治療時家庭中的其他人員最好也要同時治療,并實施分餐制,以免再度感染。

2、注意飲食定時定量,營養(yǎng)豐富,食物軟爛易消化,少量多餐,細嚼慢咽;忌過飽,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煙熏、腌制食物。含亞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就會增加癌變的幾率。

3、防止病從口入,不吃不潔食物。

4、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

5、提倡家庭內采用公筷制、分餐制,食具消毒,避免接觸感染。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就是一桌飯菜一家人一起吃,特別是有些家長還喜歡把食物嚼碎后喂給寶寶吃,這種習慣都會增加幽門螺桿菌傳播的機會,應堅決杜絕。

6、嘔吐物、糞便應及時清理,手和器具應消毒。

7、幽門螺桿菌可經消化道入侵而引起感染和胃腸疾病,經常吃酸辣、辛辣、腌制的食物,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概率會增加,而且容易致癌,應該盡量避免。

8、飲食中過多的增加鹽分,會使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胃腸內的幽門螺桿菌毒性增加,導致胃病的發(fā)病率直線上升,所以,幽門螺桿菌感染避免高鹽食物。

9、不吃生冷硬食物: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吃生冷硬的食物,會損傷胃粘膜,加重炎癥。

幽門螺桿菌感染日常護理:

1、幽門螺桿菌與胃炎

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有規(guī)律的運動等),能抵御經口而入的千百種微生物的侵襲。自從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發(fā)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后,才認識到幽門螺桿菌幾乎是能夠突破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兇。goodwin把幽門螺桿菌對胃粘膜屏障在破壞作用比喻作對“屋頂”的破壞給屋內造成災難 ,故稱為“屋漏”學說。目前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研究能歸入這一學說的資料最多。

主要包括:①使幽門螺桿菌穿透粘液層在胃上皮細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對胃上皮細胞等起破壞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種炎癥細胞及炎癥介質;④免疫反應物質等。

2、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桿菌感染明顯地增加了發(fā)生十二指腸和胃潰瘍的危險性。大約1/6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可能發(fā)生消化性潰瘍病。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加速潰瘍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潰瘍的復發(fā)率。不用抑酸劑,單用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表明也能有效地治愈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已經與一些引起潰瘍病的原因找到了聯系。

例如:胃酸增加、十二指腸胃化生、粘膜屏障性質的改變、胃竇粘膜產生炎癥代謝產物等。這些患者中的發(fā)現已在動物實驗中得到初步證明。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