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關注 > 專家訪談 > 正文

馬軍教授:分子靶向治療在淋巴瘤的應用

2014-06-30 00:01:27      家庭醫(yī)生在線

在世界杯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的同時,2014年POST—ASCO會議信息交流會暨泛珠三角腫瘤進展研討會、暨廣東省抗癌協(xié)會淋巴瘤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南方淋巴瘤論壇,于6月27日~29日在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成功召開。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指出,BCR信號的關鍵分子BTK(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是治療淋巴瘤新靶向藥物。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 馬軍教授

馬軍教授表示,治療淋巴癌的主要靶向藥物有單克隆抗體治療(抗CD20單抗、抗CD22單抗)、放射免疫治療(抗CD20抗體),其他新型靶向藥物(組蛋白乙醇化酶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基因重組融合蛋白、低分子化合物、抗血管生成治療等)。其中,有機亞砷酸也是一種常見的靶向藥物,馬軍教授解釋,美國在2010年對復發(fā)難治的T細胞淋巴瘤進行了多中心臨床研究,有效率為42%。同時,日本也在開展應用有機亞砷酸治療難治復發(fā)T細胞淋巴瘤的1期臨床試驗。

同時,馬軍教授指出,分子靶向藥物的關鍵問題主要是:特異性,僅僅在腫瘤細胞中表達;表達穩(wěn)定均一,布產生分泌型抗原;參與磁暴凋亡,細胞生長信號的調節(jié);結合后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脫落。

專家資料: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yī)師。1970年-1978年通過刻苦自學獲得了國家首屆自學成材獎,同時作為國內首批國家選派到日本留學。1979年-1983年在日本主要從事人造血干細胞研究,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造血異??寺∵M行了研究。首先在國際應用造血干細胞染色體研究,發(fā)現(xiàn)了慢性粒細胞造血干細胞存在著Ph染色體,也存在著正常造血克隆,形成了雙克隆學說。回國后首先在國內建立了造血干細胞培養(yǎng)方法及實驗室,推動了我國造血干細胞的實驗及臨床研究。1986年首先在國際上發(fā)現(xiàn)三氧化二砷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ˋPL)細胞有抑制分化作用,首先應用三氧化二砷治療了復發(fā)APL獲得成功。1989年發(fā)現(xiàn)三氧化二砷對APL細胞有直接抑制作用,并有對巨核細胞促增殖作用。1994年首先應用三氧化二砷對國外復發(fā)APL進行了治療獲得成功,從而使三氧化二砷走向了國際。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治療APL已有2500例病例,7年生存率為82%,是全世界最好的治療方法和療效,APL序貫治療已成為國際治療APL的金標準方案。

家庭醫(yī)生在線(newwyomingnarrative.com)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導醫(yī)生:
馬軍
擅長疾?。?/dt>
 [詳細]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