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營養(yǎng)食譜 > 正文
窒息
掛號科室:急診科 同類疾病:新生兒窒息毒鼠強中毒喉返神經麻痹頸部火器性異物老年人鼻出血

寶寶嗆奶窒息怎么辦?

2010-10-22 09:49:52      家庭醫(yī)生在線

寶寶嗆奶窒息怎么辦?

推薦閱讀:嬰兒吐奶或是在表達憤怒

  嬰兒經常會出現(xiàn)嗆奶現(xiàn)象。有些媽媽,看見寶寶嗆奶會手忙腳亂,這樣的后果是不能令寶寶舒服一點,而且嚴重時寶寶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本文綜合寶寶嗆奶處理的急救方法,爸爸媽媽要細心的留意了!

  嬰兒嗆奶是咽喉活塞——會厭失靈造成。會厭在食道與氣道交匯處,會厭是這個交叉路口指揮食物和空氣分流的一個特殊組織結構,好像一個帶折葉的蓋子,能靈活地掀開和蓋住聲門氣管。當呼吸或說話時,會厭向上張開,使喉腔開放,氣體自由出入;當咽東西時,會厭向下,蓋住氣管,使東西不至進入氣管內只能進入食道。那么是什么指揮會厭呢?當然是人體神經系統(tǒng)通過吞咽反射等一系列復雜肌群活動來完成。新生兒、嬰幼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易造成會厭失靈,而嗆奶就是其主要表現(xiàn)。

  嬰兒吐奶時,由于會厭活塞蓋運動失靈,沒有把氣管口蓋嚴,奶汁誤入了氣管,叫做“嗆奶”;還由于嬰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欠完善,一些反射還很薄弱,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咯出,這便導致氣道機械性阻塞而發(fā)生嚴重呼吸困難缺氧,即稱為“嗆奶窒息”。

  嗆奶窒息的嬰兒可出現(xiàn)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guī)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嬰兒的大腦細胞對氧氣十分敏感,如搶救不及時極易造成嬰兒猝死。

${FDPageBreak}

 

寶寶嗆奶窒息怎么辦?

推薦閱讀:有益孩子眼睛的營養(yǎng)介紹?

  如何預防嬰兒嗆奶?

  1、喂奶時機適當:不在嬰兒哭泣或歡笑時喂奶;不要等寶寶已經很餓了才喂,寶寶吃得太急容易嗆;孩子吃飽了不可勉強再喂,強迫喂奶容易發(fā)生意外。

  2、姿勢體位正確:母乳喂養(yǎng)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養(yǎng)寶寶吃奶時更不能平躺,應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氣。

  3、控制速度:媽媽泌乳過快奶水量多時,用手指輕壓乳暈,減緩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過來時奶水應成滴而不是成線流出。

  4、注意觀察:媽媽的乳房不可堵住寶寶鼻孔,一定要邊喂奶邊觀察寶寶臉色表情,若寶寶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圍變色發(fā)青,應立即停止喂奶。對發(fā)生過嗆咳嬰兒、早產兒,更應嚴密觀察,或請醫(yī)生指導喂哺。

  5、排出胃內氣體:喂完奶后,將嬰兒直立抱在肩頭,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助其排出胃內氣體,最好聽到打嗝,再放嬰兒在床上。床頭宜高15度,右側臥30分鐘,再平臥,不可讓孩子趴著睡,避免嬰兒猝死。

  嗆奶窒息如何急救?

  就地出招 因為嚴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嬰兒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家長只能爭分奪秒立即搶救;

  體位引流 如果寶寶飽腹嘔吐發(fā)生窒息,應將平躺寶寶臉側向一邊或側臥,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氣管;如果寶寶吃奶之初咽奶過急發(fā)生嗆奶窒息(胃內空虛),應將其俯臥在搶救者腿上,上身前傾45-60度,利于氣管內的奶倒空引流出來。

  清除口咽異物 如果媽媽有自動吸乳器,立即開動,只用其軟管,插入寶寶口腔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嘔吐物吸出;沒有抽吸裝置,媽媽可用手指纏紗布伸入寶寶口腔,直至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嬰兒吸氣時再次將吐出的奶汁吸入氣管。

  刺激哭叫咳嗽 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腳底板,讓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將氣管內奶咳出,緩解呼吸。

  輔助呼氣 重點是呼氣,帶有噴射力量。方法是搶救者用雙手攏在患兒上腹部,沖擊性向上擠壓,使其腹壓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縮小的沖擊力,使氣道嗆奶部分噴出;待手放松時,患兒可回吸部分氧氣,反復進行使窒息緩解。

  在上述家庭搶救的同時,撥打120呼救,或準備急送醫(yī)院搶救。

親子天地熱文排行榜10月10-10月14日
  • 高智商寶寶才有的6種特征1400972
  • 10個時間段“做不出”健康寶寶1008511
  • 圍觀:世界最不可思議的產子經歷923058
  • 揭秘:哪些特征100%會遺傳給寶寶852070
  • 入秋 寶寶為何愛流鼻血?813905
  • 寶寶感冒發(fā)燒不用藥的秘方766246
  • 震撼:實拍媽媽自然分娩全過程(圖)695481
  • 孕期飲食影響胎兒性別669083
  • 寶寶性教育的3個關鍵期631522
  • 離奇!婦女懷孕三年生石頭嬰(圖)605394

(責任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