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新生兒 > 正文

新生兒的九大怪異

2016-12-21 14:59:22      

經歷了整整280天的宮內生活,小寶寶終于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現(xiàn)在的世界和媽媽的羊水里完全不同,小寶寶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讓爸爸媽媽困惑的是,剛生下來的小寶寶怎么紅撲撲的,全身都是皺紋像個小老頭。細心的媽媽會發(fā)現(xiàn)健康的新生有很多不同。

一、頭

孩子出生2~3天,細心的家長有時會發(fā)現(xiàn)在新生兒頭頂?shù)囊粋然螂p側有腫塊,其大小不一,有的小如棗子,也有的像核桃或雞蛋大小,更有甚者大如蘋果。這腫塊質地較柔軟,輕輕摁一下孩子也不哭,似乎不痛;再過兩天腫塊也未見縮小。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頭部血腫。臨床上稱之為顱骨骨膜下出血。這是分娩過程中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在分娩過程中產道壓迫會使顱骨重疊,這時有可能導致部分血管受傷而出血。不過這種出血量不會很大,因為骨膜和顱骨間的空間是有限的,血出至一定量自然會壓迫血管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血塊一般通過一兩個月也就吸收了,時間長者三四個月甚至半年也就消失了。個別病人是由于胎頭吸引或使用產鉗助產導致頭部血腫,其原理仍是骨膜下血管破裂所致。

頭部血腫禁忌用注射器去穿刺抽血,因為你不去動它,它會在無菌情況下慢慢地被吸收;而你用針去抽則可能帶入細菌造成感染,一個無菌的血腫可能變成有菌的膿腫,其后果則嚴重多了。所謂感染無外乎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因此一旦你發(fā)現(xiàn)血腫部位突然增大、發(fā)紅或孩子發(fā)熱出現(xiàn)全身不適,你就要及時上醫(yī)院,因為這是繼發(fā)感染的征兆。

頭部血腫在骨膜下、顱骨外,不會對腦實質發(fā)生壓迫,因此不會遺留后遺癥;同時在血腫外有頭皮和皮下組織的保護,你可以正常地保持孩子頭部清潔,手法輕柔地給孩子洗頭、洗澡是允許的。應注意的僅僅是不要用手去搓揉孩子頭部的腫塊,不要去做冷敷、熱敷等不當?shù)奶幚怼?/p>

二、皮膚

多數(shù)新生兒出生后第2-3天皮膚輕微發(fā)黃,若在出生后2-3周黃疸不退或加深為病態(tài)。

三、手

新生兒的手一般以握拳姿勢為主,手掌對稱。

四、腳丫

新生兒的腳通常有脫皮現(xiàn)象,這是由于寶寶長期泡在羊水里太久的緣故,脫皮現(xiàn)象一般兩周之內就會完全結束。不需要特殊護理。

五、肚臍

寶寶出生后,臍帶即被結扎剪斷,留下臍帶的殘端。護士先夾上臍帶夾,并在外面包上紗布,以防臍帶夾摩擦寶寶的皮膚。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1天后自然干癟,3-4天開始脫落,10天以后自行愈合。如果臍部護理不當,細菌會生長繁殖,引起新生兒臍炎。臍部護理很簡單,每天給寶寶洗澡后或寶寶大小便不慎弄臟了臍部時,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臍部。消

毒時左手食指和拇指暴露臍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簽自內向外成螺旋形消毒,把一些分泌物、血痂等臟東西擦拭干凈。這樣消毒10天,如果沒有感染可以停止消毒。洗澡對寶寶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情,不要怕水對寶寶的臍部不利。臍帶結扎后,臍帶外部的血管基本上已經收縮,水不會進入而引發(fā)感染。洗澡后,立即把水擦干凈,用酒精棉球擦拭一下即可。

注意不要用臟手撫摸臍部,換尿布時尿布不要覆蓋于臍部,以防臍部遭受污染。

六、屁屁

每天給寶寶洗屁股,換尿布,這是新手媽媽們最頭疼的事兒了。這不,小寶寶又在哇哇哭了,不想吃奶,準是又尿濕了。

可是,老是準備溫水、再用洗干凈的紗布伺候寶寶的小屁股實在太麻煩,別的不說,清洗紗布就是一件累人的事。更奇怪的是,明明每次把小屁股洗得干干凈凈,居然還是會紅屁股、長疹子!可憐的小家伙真是受夠了罪,讓媽媽看得好不心疼。

其實,照顧小屁屁,聰明的媽媽早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讓我們來分享媽媽們的討論,看看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吧!

每隔兩小時一定要記得查看寶寶的尿片有沒有濕,如果濕了就要換掉,否則尿液的蒸汽反上來,寶寶的屁股受到潮濕、尿液體刺激的影響,就會有紅屁股了。保持干爽、清潔是最關鍵的!但水洗過多,屁股會越來越粗糙,可以擦些潤膚露為它滋潤一下。

七、反射反應

新生兒出生后有覓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擁抱等反射。新生兒時期軀體不能自由移動,只表現(xiàn)出手足的不自主的亂動。他主要以一些先天性反射活動來適應周圍環(huán)境,這些先天的反射是早期嬰兒特有的,它可以反映嬰兒機體是否健全、神經系統(tǒng)是否正常。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神經系統(tǒng)的逐步發(fā)展,這些先天的神經反射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逐漸消失,被更成熟的神經活動來代替。這些先天反射的存在與消失不僅能反映出神經系統(tǒng)是否正常,還與今后的運動發(fā)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的先天反射有下列幾種:

覓食反射,他就會將頭轉向被觸摸的這一側并張開嘴表現(xiàn)出吸吮動作。這反射大約在生后4―7個月時消失。

吸吮反射、下口唇,即引出吸吮動作。此反射大約在4―7個月時消失。

握持反射。所以,我們經??梢钥吹?個月以內的嬰兒他的雙手是緊緊攥拳的。大約到了3―4個月時此反射消失,孩子的手開始松開,出現(xiàn)了不隨意的抓握。

擁抱反射,另一只手托起頭的枕部,然后突然將托起枕部的手下移4―5厘米,使新生兒的頭及頸部向后傾10―15度。正常的孩子會出現(xiàn)兩上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然后上肢屈曲回縮呈擁抱狀態(tài)。這種反應稱之為擁抱反射。它的消失時間是3―6個月。

不對稱頸緊張反射,他的頭會轉向一側,與臉面同側的上下肢體伸直,對側肢體屈曲。早期的嬰兒他的睡姿經常呈這種狀態(tài)。這個反射大約在6個月時消失。

踏步反射,豎直把他抱起時,使他的足背觸及桌邊下緣,新生兒就能主動出現(xiàn)“開步”的樣子。這種反射大約在6周消失。

八、胎記

胎記是新生兒常見的斑疹之一,多發(fā)生在腰部、臀部、胸背部和四肢,多為青色或灰青色斑塊,也叫“胎生青記”,醫(yī)學上稱為“色素痣”。胎記的形狀不一,多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清晰,用手壓不褪色,這是由于出生時皮膚色素沉著或改變引起的,一般在生后5~6年內自行消失,不需要治療。

九、閉著眼睛可是有視覺

許多父母認為新生兒是看不見東西的,這是不正確的。孩子出生頭幾天雖然大部分時間是閉著眼晴,但不代表他沒有視力。其實孩子生后就具備了視力,只是新生兒的視力很差。剛出生的嬰兒有光感,表現(xiàn)為在強光刺激下出現(xiàn)閉眼反應。對燈光的變化也有反應,亮光照到眼睛時,會出現(xiàn)瞳孔變小,這也就是所謂的對光反應。

在新生兒期只能看見眼前60厘米內的物體,最適宜的距離是20厘米,如用一個紅色絨線球在孩子眼前大約20厘米處移動,可發(fā)現(xiàn)他的目光能跟隨移動著的紅線球一段距離。新生兒眼球小,眼球前后徑短,造成了生理性遠視,以后隨著眼球的發(fā)育,會逐漸向正視發(fā)展,視力會逐漸提高。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月開始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