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學齡前 > 正文

寶寶5歲7-9個月的發(fā)育指標

2013-06-08 18:06:18      家庭醫(yī)生在線

寶寶5歲7-9個月時學會預料未來的事情時,他能把因果關系和行為聯(lián)系起來了。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產生后果。如果他打別的小朋友,他知道人家可能會哭,老師多半也要批評他。如果他在家里玩球,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會砸壞什么東西。

持久性記憶

寶寶不僅能記住近期的一些事情,而且還能記住很長時間以前寶寶感到有趣的、印象很深的事情。這說明,寶寶記憶的持久性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現在寶寶的記憶的準確性還較差,對簡單熟悉的事情較容易記得精確些,而對復雜的事情的復述較容易有遺漏和歪曲。

控制自己的情緒

寶寶行為的沖動性相對減少,自覺性相對增強,寶寶不但能服從媽媽和爸爸或者老師的要求來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而且也開始能比較自覺地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

社會概念初步形成

在社會概念方面,寶寶知道工人是做工的,農民是種田的,商人是做買賣的。寶寶在記憶具體事物的時候,也會根據物體的類別進行記憶。

本期特別話題:幼升入小如何順利過渡

小學與幼兒園的差異

1、 教育方式的改變:幼兒園教學中,孩子更多的是通過游戲的方式與周圍環(huán)境產生互動、學習知識。升入小學后,以文化學習為主的授課方式往往讓孩子很難快速進入“角色”。

2、 教師的角色轉變:幼兒園倡導“保教并重”,因而大多幼教都承擔著保育和教育的雙重角色。升入小學后,隨著孩子身心發(fā)育不斷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漸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漸增加,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入學前要做什么準備?

1、 多體驗“等”的感覺。比方,帶孩子去超市購物,讓他體驗在收銀臺前排隊等待的滋味;讓孩子參與做菜,例如煲湯,讓他體驗“慢慢熬”的感覺。

2、 有始有終地玩。在孩子專心玩積木時,不要叫他去收拾書桌;拼圖還沒拼完時,不要叫他去洗澡,在平時的游戲中,讓孩子學會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情。

3、 學會遵守規(guī)則。規(guī)則性游戲最適合用來培養(yǎng)爭強好勝孩子的耐性。比方“下棋”,不管是圍棋、象棋還是飛行棋,都是強調規(guī)則的游戲。孩子會在下棋中體會到規(guī)則的意義,在規(guī)則的約束下,慢慢提高耐性。

4、 學會自己解決與伙伴間的沖突。鼓勵孩子邀請朋友來家里做客,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和不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的機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家長不要充當調解員,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如果和小朋友遇到爭執(zhí),該怎么做。

(責任編輯:蔡燕靜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