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新生兒 > 正文

哺乳期的媽媽吃藥會影響到寶寶嗎?

2011-10-28 04:35:26      家庭醫(yī)生在線

  

哺乳期的媽媽吃藥會影響到寶寶嗎?

  哺乳期的媽媽能吃藥嗎?一些剛生完寶寶還在哺乳期的媽媽會有這樣的困惑。眾所周知,許多藥物都會通過乳汁排泄,但是只有一些可能會對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和損害,所以哺乳期的媽媽用藥和用藥期間能否繼續(xù)哺乳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許多哺乳期的媽媽用藥的時候,往往只著重考慮藥物是否影響乳汁分泌,很少考慮藥物對寶寶的影響,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藥物對寶寶有影響。事實上,很多藥物可隨母親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從而對寶寶產生影響。盡管有的藥物進入乳汁的濃度很低,但對于體稚身軟的寶寶來說,其禍害甚大。

  影響藥物向乳汁轉運的因素

  1、藥物動力學特點哺乳期婦女因其生理功能特性,其藥物動力學有其不同特征。在母體血漿中與蛋白結合的藥物不能向母乳中轉運,只有游離型藥物才能轉運。游離型藥物的血漿濃度取決于給藥劑量及在體內的生物轉運過程。生物利用度高、蛋白結合率低、表面分布容積小、半衰期長的藥物向乳汁轉運量大。針對其藥物動力學特點,在臨床用藥中,特別對一些才上市的新藥應熟悉這些藥物的藥動學特點,綜合考慮,慎重用藥。

  2、藥物解離常數的影響藥物向乳汁轉運與其電離度有關。多數藥物為弱電解質,都能或多或少地離子化。只有非離子型的藥物才能通過生物膜。臨床上使用的藥物多為弱酸或弱堿性鹽。通常非脂溶性的藥物向乳汁中轉運較困難,而酸解離常數高的藥物恰恰相反,在血漿中難離子化而導致脂溶性變化不大,易向乳汁中轉運。因此弱堿性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較高。

  3、藥物濃度梯度的影響藥物從母血進入乳汁必須通過血-乳屏障。血液和乳汁間的藥物濃度梯度是藥物向乳汁轉運的主要因素。藥物濃度梯度越大轉運越多。評價藥物對寶寶的影響可通過測算藥物在乳汁和乳母血漿中的濃度比來衡量。藥物分子量低、蛋白結合率低、脂溶性高、非離子化程度高,易進入乳汁。

  一些常用藥物對新生兒的影響

  1、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不同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濃度差異較大,偶可見過敏或毒性反應。寶寶反復少量接觸抗生素極易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

  青霉素類、頭孢類抗生素可少量進入乳汁,須警惕可能影響乳兒的正常腸道菌群。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芐西林可致寶寶發(fā)生過敏反應,并能發(fā)生生命危險。四環(huán)素可使乳兒骨骼和牙釉受損,氯霉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嬰綜合征的潛在危險,紅霉素乳藥濃度高于哺乳期的媽媽血藥濃度4~5倍,易導致寶寶膽汁淤積性黃疸?;前奉愃幬锍诜灰孜照咄?,均能經乳汁排泄,而且乳汁中藥物濃度高于母乳血藥濃度,尤其對早產兒、病弱兒、高膽紅素血癥和G-6-PD缺乏的嬰兒哺乳存在危險。喹諾酮類藥物可使寶寶產生溶血性貧血、異煙肼導致寶寶肝中毒。酮康唑、氟康唑能通過吸收入乳、乳汁中藥物濃度與血藥濃度相近,有可能對寶寶造成損害。對于含這類藥物的外用制劑哺乳期的媽媽在應用時應慎重考慮。

  2、中樞神經系統(tǒng)抑制藥阿普唑侖、艾司唑侖、地西泮等治療焦慮癥和睡眠障礙類藥物,當乳母長期用藥可能會對寶寶產生昏睡和乳母停藥后的戒斷癥狀,產生潛在的不良影響。因這類藥物均可通過吸收入乳,所以乳母在應用此類藥物時應停止哺乳。

  3、解熱鎮(zhèn)痛藥哺乳期的媽媽應用鎮(zhèn)痛藥特別是弱鎮(zhèn)痛藥,占一定比例。很多治療傷風、感冒的中藥復方制劑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熱鎮(zhèn)痛藥成分。如對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安替比林、阿司匹林、雙氯酚酸、吲哚美辛等。阿司匹林可使乳兒骨髓抑制,對乙酰氨基酚可引起嬰兒肝損害,雙氯酚酸可致嬰兒產生血尿。哺乳期的媽媽在應用含上述西藥成分的中藥復方制劑時,應慎重考慮,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盡可能了解其成分含量,切不可誤信“西藥有毒、中藥無毒”的用藥誤區(qū)。一些成癮性鎮(zhèn)痛藥如嗎啡、可待因等在乳汁中分布濃度較高。有阿片癮的哺乳期的媽媽,受乳的寶寶也能成癮,新生兒對這類藥物高度敏感,可發(fā)生呼吸抑制,所以哺乳期的媽媽應絕對禁用。

(責任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QQ登录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