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婦產 > 孕產中心 > 產后 > 新生兒 > 新生兒發(fā)育指標 > 正文

新生兒第1周發(fā)育指標 生長狀況是怎么樣的

2016-06-27 13:57:35      家庭醫(yī)生在線

眾所周知,寶寶的發(fā)育指標,是隨著其成長而不斷變化的,對于剛剛出生了一周的新生兒來說,其發(fā)育指標和生長狀況,同樣也是可以從其相應的標準中來進行了解的,那么,新生兒第1周的發(fā)育指標為多少?

新生兒第1周發(fā)育指標:

剛出生的寶寶并不象圖畫上的嬰兒那樣嬌嫩飽滿,他會整天都在睡覺;出生第2天,排出黑綠色的胎便,從第4-5天開始,胎便逐漸變成黃色;每天排尿6-10次,排尿次數多,但量很少;出生1周時體重稍有下降。

生長指標:

男嬰:體重2.5-4.4kg,身長46.1-53.7cm,頭圍32.0cm,胸圍32.1cm。

女嬰:體重2.7-3.6kg,身長47.7-52.0cm,頭圍33.1cm,胸圍32.1cm。

能力指標:

語言能力:離開母腹的第一聲啼哭,即是第一次發(fā)音,并表明發(fā)音器官已經為語音的發(fā)生做好了最基本的準備。

運動能力:

1、受到驚嚇時,會拱背和腿并伸出手臂。

2、將頭從一側轉向另一側。

新生兒第1周的生長狀況,主要表現如下:

嬰兒出生時頭部嚴重變形,顏面浮腫,但在1周內會變得越來越可愛。營養(yǎng)充足的嬰兒幾乎整天都在安睡,有時睜開眼睛,但還看不見東西。

一般在出生后第3天可發(fā)生新生兒黃疸,皮膚出現黃疸。此黃疸不需特殊處置,在1周左右自行消退。半數左右的嬰兒可根本不出現黃疸。

生后4—5天到2周左右臍帶脫落,可以不涂任何東西。出生時皮膚很紅的嬰兒,過了1—2周,就像人們在海水浴后皮膚灼傷一樣,表面掉下一層很薄的皮,這也不必做任何處置。

有時手出現細微抖動,手腳突然回縮,這種現象可在半年之內消失。

生后第4天到第7天,不少嬰兒乳頭部位發(fā)生腫脹,按壓時無痛苦表情,有時還可出現泌乳,男嬰也可以出現這種現象。這是由于嬰兒從母乳中攝取了促使母乳分泌的各種激素所致。2—3周左右消失,但有時6個月后仍遺留有結節(jié),但最終會消退。部分嬰兒在乳頭與腋窩間出現米粒大小的副乳,可不必擔憂。女嬰陰道中出現乳狀流出物,有時還含有血液。乳頭部位腫脹、流出物等現象的出現,與在子宮從母體內獲得的激素突然中斷有關,均可自行痊愈。

第3—5天,由于攝水量不足,可出現發(fā)熱(38攝氏度),過去稱其為新生兒一過性發(fā)熱。自從實行產后12小時內授乳以來,這種情況明顯減少。如果出現體溫升高,只補給水分即可退熱。偶爾可在嬰兒的牙齦上發(fā)現白色珍珠狀物,像長了牙似的,大人可能會大吃一驚。此現象有時可持續(xù)3—4個月,以后自然消退。同樣的東西也可出現在上顎。

在對新生兒各指標進行測量的時候,也是講究一定的方法的,測量各指標的方法有:

測量新生兒身高,必須由兩個人進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和頭部,另一人用皮尺測量,從寶寶頭頂的最高點,至足部的最高點。測量出的數值,即為寶寶身高。

頭圍的測量方法

用軟皮尺測量,從眉弓開始繞過兩耳上緣和枕后,回到起始點,周長數值即寶寶頭圍。

胸圍的測量方法

軟皮尺經過寶寶兩乳頭,平行繞一周,數值即胸圍。

腹圍的測量方法

軟皮尺經過寶寶肚臍上方邊緣,平行繞一周,數值即腹圍。

囟門的測量方法

新生兒前囟呈菱形,測量時,要分別測出菱形兩對邊垂直線的長度。比如一垂直線長為2厘米,另一垂直線長為1.5厘米,那么寶寶的前囟數值就是2*1.5厘米2。

眼距的測量方法

用軟皮尺小心測量寶寶兩眼內眥之間的距離,數值即為眼距。

眼裂的測量方法

用軟皮尺小心測量寶寶眼外眥到眼內眥的距離,數值即為眼裂。

耳位的測量方法

寶寶耳上緣水平線,與眼外眥水平線之間的距離。如果耳上緣水平線高于眼外眥水平線,寶寶就是高耳位,反之則是低耳位。

(責任編輯:王春蘭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