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健康生活 > 健康出行 > 正文
盆腔炎
掛號科室:婦科 同類疾病:子宮內膜炎前庭大腺囊腫慢性盆腔炎前庭大腺炎急性盆腔炎

泡溫泉禁忌冷熱交替

2017-04-21 15:09:44      

溫泉按其溫度分為冷泉(水溫在25攝氏度以下)、微溫泉(水溫在26到33攝氏度左右)、溫泉(也就是最常見的溫泉,水溫在34到37、38攝氏度左右)、熱溫泉(水溫在38攝氏度到42攝氏度左右)、高熱溫泉(水溫在43攝氏度以上)五種。

人在泡溫泉時全身的汗孔張開,如果很快在溫差比較明顯的溫泉間轉移,或是泡溫泉后在露天行走卻不注意保暖,人受到冷刺激后很容易感冒,而且心臟在這種冷熱交替刺激下也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專家還表示,如果有皮膚外傷,或是發(fā)生了皮膚過敏、皮炎,都不能泡溫泉,否則會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fā),破壞皮膚保護層,使癥狀進一步惡化。而發(fā)燒的、有急性炎癥的(如感冒、嗓子疼等)人,也都不宜泡溫泉。

此外,還要注意不能餓著肚子泡溫泉,但也不能吃得太飽之后去泡溫泉,否則都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疲倦等情況。而熬夜后感覺疲憊、過于興奮或生氣,也都不宜泡溫泉。泡溫泉雖然愜意,但不能過于頻繁,一般來說,兩次中間要隔上3到7天。

“對癥對體質”選姿勢

泡溫泉不只泡那么簡單,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選擇不同的姿勢很重要。一般來說,分為臥式、坐式和足浴。

專家介紹,臥式浸浴即泡溫泉者仰臥水中,頭頸部和前胸部露出水面,身體乳頭線平面以下浸入水中,可減少浸浴時對胸部的壓力,減輕心肺負荷,適用體質較弱者。

坐式浸浴是泡溫泉者坐在水中,僅下腰部、臀部、大腿根部、陰部浸入熱水中,可以改善盆腔和陰部血液循環(huán),產生消炎止痛作用,同時還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適用于有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便秘、痔瘡、脫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下肢風濕關節(jié)痛等的人。

足浴則只需把雙腳及踝關節(jié)浸入溫水中,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以減輕高血壓患者腦部充血的現象,適用于有高血壓、失眠、月經過少以及足部風濕疼痛等的人。

(責任編輯:家醫(y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