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飲食養(yǎng)生 > 藥膳養(yǎng)生 > 正文

小毛病最纏人 15食療方吃掉秋季小毛病

2013-09-04 09:20:13      家庭醫(yī)生在線

秋季,牙痛、口臭、口腔潰瘍、脫發(fā)、腹瀉等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對人們的工作生活、人際交往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氣候比較干燥,溫差較大,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人們也很容易“上火”。這些毛病雖不大,卻是很磨人。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幾種食療方法,幫你克服這些煩人的困擾。

1、牙痛

推薦飲食:貽貝蓯蓉黑豆湯

貽貝、肉蓯蓉各30克,黑豆150克。沈去貽貝砂泥,黑豆洗凈,肉蓯蓉切片,共放鍋里加清水適量熬煮1小時以上,然后去取汁,1次服完。每日l劑,連服數(shù)天,牙痛痊愈為止。貽貝入腎經(jīng),滋陰降火;黑豆補腎,除胸中熱痹,散五臟積熱。適宜齲齒牙痛及虛火上炎的牙根腫痛者食用。

推薦飲食:綠豆雞蛋糖水

綠豆100克,雞蛋1個,冰糖適量。將綠立搗碎,用水洗凈,放鍋里加水適量,煮至綠豆爛熟,把雞蛋打入綠豆湯里,攪勻,稍涼后一次服完,連服2—3天。適宜風熱牙痛、口腔紅腫熱癰的風熱牙痛者合用。

2、口臭

推薦飲食:薄荷粥

鮮薄荷葉30克(干品15克),粳米50克。將鮮薄荷葉洗凈,入鍋內加適量水熬,棄渣取汁待用。將粳米50克淘凈,加適量水煮至米熟,再傾入薄荷葉汁,煮一兩分針即可食用。具有利咽喉、促口香的作用。

推薦飲食:荔枝粥

干荔枝5—7枚,粳米或糯米50克。將干荔枝5—7枚(去殼),粳米或糯米50克,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為稀粥。晚餐食用,連吃3—5日為1個療程。具有溫陽益氣、生津養(yǎng)血的功效。適用于口臭,老人腹瀉。素體陰慮火旺的老人忌食。

3、脫發(fā)

推薦飲食:天麻魚頭

將活鯉魚500克刮鱗,棄內臟,剖成兩半,橫切成八塊,魚頭也切成八份,分裝入碗;川草,茯苓各10克切片,以淘米水浸泡,再放天麻25克,泡4—9小時后取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取出切成薄片,分裝盛魚的碗中,再將調味品兌入清湯適量。淋在魚決上,放蒸器中蒸熟,根據(jù)個人口味放入調料即可食用。早晚各一次,每日一碗,連吃20余日,直至長出新發(fā)。此食療具有生血養(yǎng)發(fā)、通脈化痰的功效,適用于經(jīng)脈癡阻,血虛生風所致的斑禿,全禿等癥。

推薦飲食:生發(fā)黑豆

黑豆500克,水lOOo毫升(夏季各用l/4量)。將黑豆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飽脹為度。然后取出黑豆,撒細鹽少許,貯于瓷瓶內。每次6克,每日2次飯后食用,溫開水送下。此食療具有生友護發(fā)之功效。對油風脫發(fā)(圓形脫發(fā))脂溢性脫發(fā),產(chǎn)后脫發(fā),病期脫發(fā)以及因色素脫失的白癜風均有療效。

4、腹瀉

推薦飲食:豆鼓鯽魚湯

鯽魚1條(300克),豆鼓50克,橘皮20克,胡椒、干姜各10克,黃酒20毫升,令萊末、精鹽各適量。將鯽魚剖殺,去鱗、內臟、鰓,洗凈切決;橘皮、胡椒、干姜用干凈紗布包好,備用。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紗布袋,煮沸l(wèi)O分針。加入綁魚決、豆鼓、黃酒、精鹽,大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炮30分鐘。揀出紗布袋,撒上香萊未即成。此食療具有溫中益氣,利濕止瀉的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

推薦飲食:豆腐米醋湯

豆腐300克,米醋150毫升,紅糖30克。將豆腐切塊,與米醋一起煮沸15分鐘,加入紅糖,再煮數(shù)分針即成。每日l劑,2次分服。

5、口腔潰瘍

推薦飲食:蘿卜飲

白蘿卜(甜脆者佳)1個(約500克),切碎絞汁,生用加白糖適量調味,含漱口腔后徐咽下。方中蘿卜益胃消食、清熱生津。適宜口腔潰瘍兼胃脘脹痛、噯氣厭食者。

推薦飲食:竹心粥

新鮮竹葉卷心15克(干品8克)石膏30克、粳米100克煮粥;粥成加冰糖適量烊化后服食。方中竹葉清心除煩,石膏清熱瀉火,粳米、冰糖益胃健脾。適宜口腔潰瘍紅腫、口臭干渴、心煩性燥者食用

6、食療清火方

“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xié)調造成的,醫(yī)學上稱之為應激性疾病。由于秋季早晚溫差較大,人體不能保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wěn)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上火”。

通常,人們在“上火”之前并沒有明顯的癥狀,但發(fā)病后則表現(xiàn)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紅赤干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發(fā)黃等,而嚴重的口瘡、咽喉腫痛等癥狀會影響人體的正常飲食,一些愛美的女士臉上也會因“火氣”比較大,長出紅紅且發(fā)痛的痘痘,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如果發(fā)現(xiàn)上火了,要趕快采取“清火”措施,下面幾種食療清火法可供參考。

▲喉干嗓?。?/strong>

飲淡鹽水、飲橘皮糖茶。

▲咽喉腫痛:

嫩絲瓜搗爛擠汁,頻頻含漱、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減輕疼痛、用一匙醬油漱口,1分鐘左右吐出,連續(xù)3-4次。

▲口長水泡:

切幾片生姜入口細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生嚼1-2瓣大蒜或蒜葉,水泡便可漸漸消失。

▲咳嗽有痰:

桑樹皮10克,甘草、竹葉各5克,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煎服,可治清晨多痰。

生姜1塊切碎,雞蛋1個,香油少許。像煎荷包蛋一樣,把姜和蛋一起用香油煎熟,趁熱吃下,每日2次。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