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治療 > 胰島素 > 正文

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注意事項 胰島素幾個副作用

2016-01-02 09:00:55      家庭醫(yī)生在線

18歲的小李患糖尿病需每天注射胰島素。今年9月,她來漢讀大學,擔心被同學發(fā)現(xiàn)后遭歧視,總是抽空躲到廁所自己注射,不料,不規(guī)律地注射引發(fā)了嚴重中毒。

17日,小李在寢室突然腹痛,隨后昏迷,被室友和老師送到醫(yī)院。在醫(yī)院,她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情況很嚴重,當即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經搶救,平安夜前夕,她終于轉到普通病房。

小李告訴醫(yī)生,發(fā)病前夕,她已有數(shù)日停止注射胰島素,“有時找不到機會,就在第二天多打點,圖個平衡”。醫(yī)生分析,這樣不規(guī)律的注射,不但會加重病情,還容易誘發(fā)并發(fā)癥,若不及時采取措施,病死率高達40%。

胰島素不得不知的幾個副作用

疼痛

胰島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輕微的。注射產生的疼痛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疼痛與注射部位相關,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輕,注射方便,不用寬衣脫褲,最適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時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時,疼痛明顯,有可能是針頭碰到了皮下神經,應注意注射部位的選擇;③進針速度過慢、針頭久用變鈍、精神緊張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皮膚感染

嚴重感染少見,但注射部位起“紅點”較常見,與皮膚不潔、注射時無菌操作不嚴有關。

皮下淤血

由注射時損傷皮下毛細血管引起,淤血未吸收前不要在此注射。一般在一周后可自行吸收,不用專門處理。

脂肪墊

由于長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墊或結節(jié),如在脂肪墊部位注射胰島素,將影響其吸收。

體重增加

注射胰島素后常引起腹部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見。Ⅱ型糖尿病患者用人胰島素加服二甲雙胍降糖藥,可減輕肥胖。

胰島素抗藥性

常見于肥胖、胰島素用量偏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無酮癥酸中毒的情況下,每日胰島素用量大于200單位、持續(xù)48小時以上者可以確診為胰島素抗藥性。

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要注意什么

1、定時定量進餐。注射胰島素,需要確定吃飯時間,這樣就需要就餐時間相對固定,以免延誤胰島素發(fā)揮作用,或者避免因胰島素作用最強的時候,沒有進食而造成低血糖反應。因此我們說,就餐定時定量是胰島素治療平穩(wěn)降低血糖的基礎。

2、均衡飲食,少量多餐。體外補充的胰島素量不能根據血糖而調節(jié),即不會因血糖下降而減少,也不會因血糖上升而增加,如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幫助調節(jié)血糖,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一般飲食安排按早、中、晚三餐即可。但有的糖尿病病人容易饑餓或出現(xiàn)低血糖,而在一次正餐的時間又不能吃太多,可以在兩餐中間,或睡前安排1~2次加餐。加餐的食物宜選擇富含復合碳水化合物的點心。此外,通過均衡飲食可以達到糖尿病患者的營養(yǎng)要求,可以減輕胰島的負擔,預防并發(fā)癥。

3、隨身攜帶點心。注射胰島素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因而外出時,要隨身攜帶一些食品,如糖、餅干、糕點,在發(fā)生心慌、饑餓等低血糖反應時進食。需要注意的是木糖醇、甜菊糖等甜味劑或代糖食品等對緩解低血糖反應沒作用。

4、運動前進食。對于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的患者,也應該合理的安排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帶來許多健康方面的益處,如改善血脂、血壓、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時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如果安排不好飲食、運動及胰島素治療之間的關系,反而會導致患者血糖大幅度的波動,如在胰島素劑量不變的情況下,進食過少或運動過多,容易發(fā)生低血糖 ;進食過多或運動過少,胰島素作用就不夠,又會發(fā)生高血糖。因此每日運動的時間以及運動的強度應相對固定,同時選擇在進餐后1~3小時運動,運動前常規(guī)測定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則應注意加餐,應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在運動前、運動間歇及運動后補充碳水化合物,同時胰島素應適當減量,如果患者進行高強度運動,反而出現(xiàn)運動后高血糖,可能需要追加胰島素。

(責任編輯:林宗可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