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jié)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tǒng)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脾虛腸胃不好的患者,補脾益腸丸是中成藥,其主治功效是什么呢?
中醫(yī)認為肝郁脾虛是導致腸易激綜合征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脾胃虛弱存在于發(fā)病的整個過程,補脾是關(guān)鍵。服用補脾益腸丸,補中益氣,使脾氣健運,避免水濕、食積等病理產(chǎn)物阻滯中焦氣機而導致腸功能紊亂。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培菲康) 能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幫助胃腸道回歸正常運作。
在了解補脾益腸丸主治功效之前,我們先對補脾益腸丸的組成成分有所了解。補脾益腸丸為胃腸分溶型水蜜丸;斷面可見兩層,外層為黑褐色,內(nèi)層為紅棕色;氣香、味甘辛、微苦。 腸炎寧為膠囊劑,棕褐色粉末、味微腥苦。
補脾益腸丸的組成:
1、 外層:黃芪、黨參(米炒)、砂仁白芍、當歸(土炒)、白術(shù)(土炒)肉桂。
2、 內(nèi)層:延胡索(制)、荔枝核、干姜(炮)、甘草(炙)、防風、木香、補骨脂(鹽制)、赤石脂(煅)。
那么,補脾益腸丸主治功效是什么?補脾益腸丸用于治療什么病呢?
補脾益腸丸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止痛止血,生肌消腫的功效。 主治脾虛泄瀉癥,臨床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腹脹、腸鳴、粘液血便或陽虛便秘等證,以及慢性結(jié)腸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過敏見有上述證候者。
胃層丸具有顯著的強壯作用,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腸管運動;腸層丸縮短凝血時間,顯著地抑制腸管運動,解除腸管痙攣等作用。
1、增強游泳耐力:胃層丸顯著地增強小鼠游泳耗竭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
2、改善微循環(huán):腹腔注射胃層藥液,觀察小鼠給藥前后耳細動脈和細靜脈的變化。結(jié)果顯示給藥后血管口徑擴大,毛細管開放數(shù)明顯增加,與給藥前比較差異非常顯著。因此,認為胃層丸有改善末梢微循環(huán),提高局部組織營養(yǎng)水平,有利于炎癥和潰瘍組織的修復。
3、抑制胃腸運動:胃層丸藥液給家兔的離體腸管,可使腸管蠕動頻率減慢,蠕動幅度變小。腸層丸藥液與墨汁阿拉伯膠懸液給小鼠灌胃,與阿拉伯膠生理鹽水墨汁懸液及阿托品阿拉伯膠墨汁懸液比較,20分鐘后墨汁在小腸推進距離,給藥組為小腸全長的35.7%,阿托品為35.8%,生理鹽水為67.7%,給藥組與生理鹽水組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而給藥組與阿托品在等效劑量條件下,對腸管的抑制作用無顯著差異。
4、促凝血:腸層丸藥液給家兔灌胃3日,觀察給藥前后凝血時間變化,結(jié)果證明給藥后凝血時間明顯縮短,自身對照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說明有顯著促凝血作用。
5、解除腸痙攣和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腸層丸藥液對家兔離體腸管給藥前后比較,給藥后腸管蠕動頻率減慢,蠕動幅度減小,平滑肌張力降低,漸成全松弛狀態(tài),顯示有緩急止痛,澀腸止瀉的作用。腸層丸對離體家兔腸管由于乙酰膽堿或氯化鋇引起的腸管痙攣,有顯著地緩解作用,給藥后腸管痙攣解除、平滑肌張力下降,處于完全松弛狀態(tài)。正常家兔腸管給腎上腺素使呈抑制狀態(tài),給腸層丸藥液可使其恢復正常,表明腸層丸有一定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以上就是補脾益腸丸的主治功效。中成藥較西藥毒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所有的中成藥都是無毒的,因此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大家在服用的時候要正確使用,千萬不可盲目加量服用。
(責任編輯:黃莉莉 )
文章關(guān)鍵詞:
補脾益腸丸具有提高耐力;改善微循環(huán),修復潰瘍組織;抑制腸平滑肌張力,減慢腸蠕動頻率,收斂、解痙;止痛、消炎、止血等作用。那么補脾益腸丸可……詳細>>
人參歸脾丸,原名歸脾湯, 方中以人參為主要藥物,且改湯劑為丸劑。主要治療心悸失眠,崩漏下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對補氣養(yǎng)血起著很好的療效。詳細>>
肝郁脾虛可服用逍遙丸。肝郁脾虛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而表現(xiàn)以胸脅脹痛、腹脹、便溏等為主癥的證候。又稱肝脾不和證。肝主疏泄,肝氣郁結(jié)則疏泄……詳細>>
補益資生丸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脾氣不足,兼有濕邪阻滯,容易犯困,乏力,便溏。小兒生長發(fā)育不良;脾虛痰濕體質(zhì)者。補益資生丸雖然是中成藥,但是是……詳細>>
人參健脾丸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白術(shù)(麩炒)、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詳細>>
廣東省中醫(y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wǎng)友疑惑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jié)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