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男科 > 男人 > 保健 > 養(yǎng)生常識 > 正文

戒酒知識

2011-09-30 14:44:55      家庭醫(yī)生在線

嗜酒習慣的成因

    一、酒精患者臨床表現(xiàn)與分型

    Ⅰ型—精神抑郁型:長期飲酒,失去自控,每天必喝,每喝必醉;酒后嗜睡、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性格改變或衰退,性格固執(zhí),出現(xiàn)抑郁癥,幻聽幻覺等。

    Ⅱ型—興奮狂燥型: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激動、胡言亂語、無事生非、亂跑亂動、沒事找事,甚至打人罵人、損壞物體,鬧的家里雞犬不寧。

    Ⅲ型—心腦血管型:主要表現(xiàn)為:長期飲酒20--30年左右,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夜出盜汗、心慌心悸、腦血栓及后遺癥、腦萎縮、心肌梗塞等。

    Ⅳ型—肝脾腸胃型:長期飲酒,引起胃出血或穿孔、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身體極度消瘦,大便秘結,內(nèi)分泌失調;皮膚紅點或麻疹,形成酒精肝及肝脾腫大、肝癌、直腸癌、胃癌及肝硬化、肝腹水等一系列病變。

    二、自測是否患有酒精依賴癥

    一 輕度依賴:

    1)每日飲酒量白酒<250ml 啤酒少于4瓶。

    2)飲酒史在5年以內(nèi),加重史在1年之內(nèi)。

    3)每日飲酒的次數(shù)日益增多,酒量增大。

    4) 酒后情緒激動。易怒,行為失控,打架,尋釁滋事,摔東西等。

    5)對酒精的耐受力增強。

    6)因為飲酒與家人爭吵。

    7)因為飲酒耽誤正常的工作。 二 中度依賴:

    1)每日飲酒量250ml<白酒<500ml.

    2)飲酒史在5年至10年之間加重史在1年至2年之間。

    3)酒量減小,但是每天必喝。

    4)每日必飲成為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事情。

    5)有偷酒藏酒行為。

    6)一旦不飲,即感到身體不適,心慌,心悸,出汗,坐臥不寧等癥狀,飲酒后癥狀緩解。

    7)身體偏瘦,有腸胃不適等反應。

    三、重度依賴:

    1)每日飲酒量白酒>500ml.

    2)飲酒史在10年之上,加重在2年以上?!?)每日早晨起來空腹飲酒?!?)每日必飲,每飲必醉,酒后不飲食,身體虛弱。

    5)有手抖,出虛汗,失眠,走路呈斜線或s型。

    6)已住院治療多次或者強制戒酒均無效。

    7)因飲酒已出現(xiàn):胃出血,小腦萎縮,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骨股頭壞死等并發(fā)癥。

    8)已出現(xiàn):人格改變多疑,脾氣改變,對家庭無責任感,對家人(妻子和孩子)漠不關心。

    9)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不愿與他人交往。

    10)記憶力減退,耳鳴,高血壓。

    11)有幻視,幻聽,幻覺等精神障礙。

    12)平時不飲,但一旦飲酒就連續(xù)幾天大劑量飲酒,直到身體抵受不住為止,間隔半月,一月或更長時間再

    13)因為長期大量飲酒,已經(jīng)出現(xiàn)抑郁癥,焦慮癥,狂躁癥等精神障礙。

    14)戒酒綜合癥明顯:一旦不飲酒,就出現(xiàn):嘔吐,抽搐,震顫(手,面部,舌),譫妄,癲癇等癥狀,飲酒后有緩解。

    四、戒酒注意事項:

    1)親情上:家人的關心與照顧是戒酒成功的重要保證。

    2)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胡蘿卜,豆制品,小米粥等;同時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3)治療上:患者如不配合治療或并發(fā)癥嚴重,應在專業(yè)醫(yī)生知道下治療,避免自己強制戒酒發(fā)生危險。

    五、戒酒飲食提議:

    想要徹底戒酒,最好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燕麥、全麥面包、動物內(nèi)臟、瘦肉、花生、大多數(shù)種類的蔬菜、麥麩、牛奶等。如果習慣,不妨在早上喝點燕麥粥,因為人體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中午很低,喝酒很容易醉酒,早晨喝點燕麥粥,能夠幫助降低中午喝酒的欲望,同時,粥類還能夠保護胃黏膜。需要注意的是,B族維生素不會貯藏于體內(nèi),多余的會完全排出體外,因此,戒酒的人必須每天補充B族維生素。

    酗酒者大多營養(yǎng)不良。因此,戒酒期間最好每天攝取150克蛋白質;在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胡蘿卜,豆制品,小米粥等;同時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專家還為戒酒的人開出了每日的戒酒秘方:每天吃少量高蛋白的食物,在每一餐的中間,補充強化牛奶,或加上蛋、酵母、卵磷脂、鈣及鎂;午餐吃綠色蔬菜沙拉,晚餐在此基礎上澆一匙植物油;每餐飯后吃兩三顆綜合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B片、500毫克以上的維生素C;每天早餐之后吃維生素A、D、E膠囊。

(責任編輯:王煜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