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肛腸 > 肛腸護理 > 日常護理 > 正文

常見的肛腸疾病有哪些?如何預防?

2017-03-05 16:11:04      家庭醫(yī)生在線

提到肛腸疾病,有些人就特別的煩惱,特別是一些無法控制自己飲食的人,以及一些習慣吃香喝辣的人,肛腸疾病的到來會讓他們的味覺痛失直覺。那么生活中常見的肛腸疾病有哪些呢?我們如何預防肛腸疾病的發(fā)生呢?

常見的肛腸疾病

肛裂

是指齒狀線以下肛管移行上皮破裂形成的裂口或潰瘍,系僅次于痔瘡的常見肛門病。肛裂的發(fā)病原因很多,但大多與肛門周圍反復感染、潰瘍及大便干燥有關,排便時肛門疼痛、便血(便血量不多)。肛裂既可單發(fā)又可多發(fā),前者是指只有一個裂口,后者可有兩個以上裂口。早期的肛裂是表淺上皮破裂,到了晚期則形成很深的肛管潰瘍。此時裂口下端皮膚可因長期慢性炎癥刺激而形成小袋狀皮膚隆起,稱為裂痔,以前稱為“哨兵痔”。其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便血、便秘。肛裂的疼痛特點是排便時有刀割樣的劇痛,排完便后疼痛有所緩解,但片刻后又會產(chǎn)生持續(xù)的難以忍受的劇痛,長達數(shù)小時,甚至一天。

脫肛

是直腸粘膜下墜脫出肛外,脫出部分呈環(huán)狀,而內痔脫出時,脫出物常在一處或多處,以截石位3、7、11點為多。如果脫出不是十分嚴重,自我鑒別時和內痔痔核脫出、外痔腫塊是很難區(qū)分得清的,都表現(xiàn)為肛門外腫塊。但是痔瘡腫塊是血液瘀阻形成的,可通過消炎、活血化瘀消除;脫肛則是把脫出部分再送回去,不嚴重的可自行復位,嚴重的需手術。兒童一般很少得痔瘡,若有便后肛門腫物脫出,應考慮是脫肛或直腸息肉。脫肛者多見于兒童、老年、產(chǎn)婦、長期腹瀉者、慢性咳嗽者、酒色過度者,蓋因此類人元氣不實氣虛下陷,或長期的腹壓增大。

肛瘺

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它是一種一端開口于肛管直腸壁,另一端開口于肛周皮膚,并有肉芽組織覆蓋的瘺管。然而,在臨床實際應用中,把和肛管直腸有關的竇道往往也包括在內,稱為不完全瘺或單口瘺。肛瘺是肛門腺體感染形成化膿性膿腫后,有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后留下的一種后遺癥。肛瘺的主要表現(xiàn)是肛門周圍皮膚上有瘡口,不斷向外流膿血。它的形成原因是直腸炎癥。而直腸炎癥多是由于大便干燥、肛裂、其它感染性疾病引起。肛瘺與痔瘡較容易區(qū)別。

生活中如何預防肛腸疾病的發(fā)生

適度補充纖維食物。

高纖維食物并非只會導致腹脹,有時恰恰相反,在攝入高脂肪食物后,有時反而會有減輕腹脹的功效。原因在于,高脂肪食物難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腸胃里逗留時間往往比較長,而一旦有纖維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統(tǒng)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少食高纖維食物。

如土豆、面食、豆類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蔥等蔬菜,它們都很容易在腸胃內部制造氣體,從而導致腹脹的出現(xiàn)。

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子、硬煎餅等硬性食物都不容易消化,因此在腸胃里滯留的時間會比較長,產(chǎn)生較多氣體而引發(fā)腹脹。

克服不良情緒。

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郁等不良情緒也可能會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造成過多的胃酸,其結果也會使胃內氣體過多,造成腹脹加劇。

注意鍛煉身體。

每天應該堅持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不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緒,而且可以幫助消化系統(tǒng)維持正常的功能。

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

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等不良習慣,會很容易吞進不少空氣;此外,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使大量空氣潛入胃部,引起腹脹。

(責任編輯:羅玉婷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