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肛腸 > 肛腸知識 > 預防 > 正文

直腸脫垂三大誘發(fā)因素 幾種鍛煉法避免直腸脫垂

2017-01-12 09:31:11      家庭醫(yī)生在線

直腸脫垂是一種不常見的臨床征象,現(xiàn)在不少人都患有這個疾病。下面我們看看是什么因素引發(fā)的直腸脫垂?

引起直腸脫垂的因素

(一)解剖因素

小兒骶尾彎曲度較正常淺,直腸呈垂直狀,當腹內(nèi)壓增高時直腸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脫垂。某些成年人直腸前陷凹處腹膜較正常低,當腹內(nèi)壓增高時,腸襻直接壓在直腸前壁將其向下推,易導致直腸脫垂。

(二)盆底組織軟弱

老年人肌肉松馳,女性生育過多和分娩時會陰撕裂,幼兒發(fā)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發(fā)育不全、萎縮,不能支持直腸于正常位置。

(三)長期腹內(nèi)壓力增加

如長期便秘、慢性腹瀉、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難、慢性支氣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腸脫垂。

直腸脫垂的癥狀

一、癥狀與體征直腸脫垂病人常有慢性便秘、排糞無規(guī)律的病史。起病緩慢,早期感覺直腸脹滿,排糞不凈,以后感覺排便時有腫塊脫出而便后自行縮回,疾病后期咳嗽、用力或行走時都會脫出,需用手托住肛門。如直腸脫出后未及時托回,可發(fā)生腫脹、炎癥,甚至絞窄壞死。病人常感大便排不盡,肛門口有黏液流出,便血、肛門墜脹、疼痛和里急后重,有時伴有腰部、下腹部或會陰部酸痛不適。

二、部份性直腸脫垂:為直腸下端黏膜與肌層分離,且向下移位形成皺襞,故又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其脫出組織較少,長度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脫,可呈放射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黏膜,與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三、完全性直腸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嚴重時直腸和肛管均翻出肛門外。脫出組織多,長度常超過10cm,形狀呈寶塔狀,黏膜皺襞呈環(huán)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折疊的腸壁組織。成人大多是完全脫垂,女性較多,常伴有肛門功能不良。

預防直腸脫垂的鍛煉方法:

(一)指擴運動:右手食指涂適量潤滑劑,先在肛門口按揉1分鐘,然后緩緩伸入肛門達2個指節(jié),向前后左右四個方向擴肛3分鐘,要均勻用力,切忌使用不適當?shù)谋┝?,可在便后及睡前各進行一次。特別適用于肛門術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環(huán)形狹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二)仰臥屈膝運動:仰臥屈膝,抬頭,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復原;再屈膝抬頭,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復原。每次運動30次。

(三)快速收縮運動:可快速收縮肛門,每分鐘進行30次,一日可作2-3次。

(四)提肛門運動:靜坐,放松,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合上雙眼,配合吸氣時,向上收提肛門,提肛門后稍閉一下氣,然后配合呼氣時,全身放松。每次練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進行一次。在平常生活工作中可以多做肛門運動,這樣能夠促進肛門功能,避免肛門受到破壞,能夠較好的預防直腸脫垂。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