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耳鼻喉 > 疾病 > 中耳炎 > 正文

使用滴鼻劑巧治中耳炎 使用滴鼻劑要注意什么

2017-04-24 11:39:52      家庭醫(yī)生在線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中耳炎的問題,如耳道溢膿、聽力下降及如何醫(yī)治等,通常有部分人僅把耳道溢膿當成中耳炎了,對中耳炎的其他癥狀卻認知不足,在防治方面也存有一些誤區(qū)。原來使用滴鼻劑也能治療中耳炎嗎?

滴鼻劑能治療中耳炎嗎

人的鼻咽部通過咽鼓管和耳朵相通,中耳炎等一些耳病,其實就是由于鼻子發(fā)生炎癥,其炎性分泌物經過這個管道進入中耳腔引發(fā)的。因為人體耳鼻咽部的這種特殊構造,在治療耳病時,有時也可從鼻腔入手,采取“聲東擊西”的用藥方法。

對于卡他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來說,用滴鼻藥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方面,耳部的鼓膜對藥物會起到屏障作用,僅用滴耳劑難以發(fā)揮作用,而從鼻腔這個通道可使滴鼻劑順利作用于病灶,消滅病菌;另一方面,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通常呈負壓狀態(tài),空氣不能流通,使用滴鼻劑可解除咽鼓管的堵塞狀況,耳部的炎性分泌物也可通過它從鼻咽部排出來,使炎癥盡快消散。同時,咽鼓管通暢了,也可以幫助中耳腔恢復正常的氣壓,利于正常聽力功能的發(fā)揮。

使用滴鼻劑的注意事項

1、使用滴鼻劑時前要將鼻腔內的分泌物擤凈,如鼻腔內有干痂,則應先用溫鹽水清洗浸泡,待干痂變軟取出后再滴藥。

2、滴鼻時可頭向后垂使鼻孔朝天,將藥液滴入患側或雙側,每側4-5滴,也可側仰,頭偏向患側并向肩部垂下,使頭低于肩部,滴入藥液5分鐘后坐起。

3、向鼻內滴藥時,滴管頭應懸空,不要觸及鼻部,以免污染藥液,滴藥后將頭部略向兩側輕輕轉動,以使藥液均勻分布。

4、如果需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滴鼻劑時應間隔3分鐘以上,以免降低藥物的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如同時使用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縮的滴鼻劑和消炎的滴鼻劑,則應先用前者。

5、滴鼻劑長期滴用可導致藥物性鼻炎,使用滴鼻劑一般不可超過兩周,嬰幼兒應盡量不用滴鼻劑以免影響其鼻黏膜的發(fā)育。

6、當藥液使用效果越來越差時,應停止繼續(xù)使用,及時查找原因,以免喪失治療時機。

中耳炎該如何治療

1、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

2、藥物治療:單純型以局部用藥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

3、局部用藥注意事項:

①用藥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內膿液,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簽拭凈或以吸引器吸盡膿液,方可滴藥。

②膿量多時用水劑,量少時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臥位,患耳朝上。將耳廓向后上方輕輕牽拉,向外耳道內滴入藥液3~4滴。然后用手指輕按耳屏數(shù)次,促使藥液經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數(shù)分鐘后方可變換體位。注意滴耳藥液應盡可能與體溫接近以免引起眩暈。

5、鼓膜大穿孔影響聽力,在干耳后2個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6、骨瘍型中耳炎,引流通暢者,以局部用藥為主,但應注意定期復查。引流不暢或疑有并發(fā)癥者及膽脂瘤型中耳炎,應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或乳突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預防并發(fā)癥。

(責任編輯:莫克豪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