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外科 > 正文

如何檢查診斷小兒臍疝?

2014-02-27 12:10:54      家庭醫(yī)生在線

臍疝是寶寶常見的疾病之一,寶寶與臍疝長期不治會影響身體健康,給寶寶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影響,對其癥狀就需了解和盡早發(fā)現(xiàn),從而盡早到醫(yī)院就診治療,小兒臍疝需要做什么樣的檢查呢?趕緊一起來看一下吧。

寶寶臍疝是怎么形成的?

寶寶出現(xiàn)肚臍突出,并有時大有時小,尤其是寶寶在哭鬧時,臍部突出更明顯,用手還納時還可以聽到小腸內“咕咕”的氣過水聲,這在醫(yī)學上稱為臍疝,為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發(fā)育缺陷。女寶寶出現(xiàn)臍疝的概率多于男寶寶,一般來說,早產兒由于身體發(fā)育機能弱,比足月生的寶寶更容易得臍疝。

小兒臍疝屬先天性疝,發(fā)病原因有臍部發(fā)育不全,臍環(huán)未閉;或嬰兒臍帶脫落后,臍部疤痕組織薄弱。在嬰兒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壓驟增的情況下,內臟可從臍部突出而形成臍疝。患者多見于出生后40-50天左右的嬰幼兒。

小兒臍疝的發(fā)病原因有以下兩種

(1)臍帶內有血管,在生下后血管應該閉鎖,如果在血管尚未閉鎖封合時,腸管及/或其系膜疝入其中,就會形成臍疝。

(2)嬰兒時期的腹部肌肉(尤其是處于臍旁兩側象兩扇門一樣的腹直?。┌l(fā)育還不成熟,力量比較弱,無力阻止腸管腸系膜的疝入。

寶寶臍疝發(fā)病有什么癥狀?

寶寶患有臍疝一般在臍部會可以見到一個球形或半球形可復性腫物,而小寶寶臍疝和其他小兒疝氣一樣,在小兒平躺安靜時刻,臍部腫塊就會消失,而當寶寶由于用力、哭鬧、咳嗽、直立等使腹壓增大時腫物出現(xiàn),腫物高出肚臍3--4厘米,皮膚表面亮亮的,像是要破的樣子。但是,家長們不要太害怕,您只要用手輕輕的壓可使疝內容物還納入腹腔,并可聽見咕嚕咕嚕水聲,或者可以摸到未閉的臍環(huán),患有臍疝的小寶寶有時患兒會出現(xiàn)嘔吐、食欲不振等現(xiàn)象,這就要求家長們平時做好寶寶臍疝患者的護理。

檢查

小兒安靜或平臥時,突出的腸子返回腹腔,腫塊消失。隨著年齡的增長,腹肌發(fā)育,疝孔逐漸縮小,最后閉合,臍疝消失。一般在1~2歲以上,小臍疝(直徑在2厘米以下者),可請小兒外科采用保守療法,用膠布粘貼,每1~2周更換一次。此法的缺點是膠布容易刺激皮膚,應仔細觀察貼膠布處有無皮炎,絕不可在家自行亂貼。專家建議家長要減少疝氣哭鬧、咳嗽、便秘的幾率,有助于疝氣的治療。若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或臍疝孔較大,則應去醫(yī)院手術治療,其效果甚好。

臍疝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臍部可見球形或半球形可復性腫物。做增加腹內壓動作時(如哭鬧、站立或用力時)腫物會增大而緊張。以手輕壓臍部包塊時可使疝內容物還納入腹腔,并可聞及氣過水聲,亦可摸到未閉的臍環(huán)或疝環(huán),兒童臍疝的直徑多為1cm左右,2~3cm者罕見;成人臍疝多較大。臍疝多無自覺癥狀,個別可有局部膨脹不適感甚至疼痛,可能是疝囊牽拉鐮狀韌帶的腹膜和脂肪所致。

治療方法

小兒疝氣的手術治療不但困難,因小孩之各種器官和組織都較微細,精管、精索動脈等極易受到損傷,也可能給將來帶來不育的影響,小兒因不配合治療,術后大哭大鬧等原因造成的合并癥及復發(fā)率也很高,危險性也大。小兒疝氣手術治療常需全身麻醉,易損傷腦細胞,造成智力發(fā)育障礙。因此小兒盡量避免手術治療。

對臍疝病兒,要耐心細心的護理,按時喂哺,及時換尿布,注意冷暖,盡量減少哭鬧;定期做兒保健康檢查,及時換尿布,注意冷暖,盡量減少哭鬧;定期做兒保健康檢查,及時添加鈣劑及維生素D,多曬太陽,防止佝僂病的發(fā)生;因患佝僂病的小兒肌肉松弛,易合并臍疝。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