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外科 > 正文

臍疝癥狀有哪些表現?

2014-02-27 12:12:09      家庭醫(yī)生在線

臍疝是指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區(qū)突出的腹外疝。臍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是腹壁最晚閉合的部位。臍部缺少脂肪組織,使腹壁最外層的皮膚、筋膜與腹膜直接連在一起,成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內容物容易從此部位突出形成臍疝。

病因

1、嬰兒臍疝

俗稱“氣肚臍”,為先天性,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區(qū)由于胎兒階段臍帶從腹壁穿過,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處;在嬰兒期,兩側腹肌未完全在中線合攏,留有缺損,在醫(yī)學上稱為臍環(huán)。當哭鬧過多、咳嗽、腹瀉等促使腹內壓力增高時,便會導致腹腔內容物,特別是小腸,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形成臍疝。

2、成人臍疝

較少見。可能與臍環(huán)處瘢痕組織變弱有關。誘因包括妊娠、慢性咳嗽、腹腔積液等。疝內容物初期為大網膜,隨后還有小腸,結腸等。常因與疝囊壁發(fā)生廣泛粘連,形成多房性間隙。

臨床表現

1、嬰兒臍疝

多屬易復性疝,較常見,嵌頓少見。當啼哭、站立和用勁時,臍部膨脹出包塊,直徑1~2厘米,無其他癥狀,常在洗澡、換衣時無意中發(fā)現。多呈半球形或圓柱狀,腫物頂端有一小瘢痕,是為臍痕;腫物特點為可復性,即哭鬧、咳嗽、直立時腫物飽滿增大,而且腫物觸之較堅實;小兒安靜或者家長用手按壓時,腫物縮小或回納人腹腔,伴有腸鳴音。腫物縮小或還納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膚皺褶,以上為典型臍疝。腫物較大時,特別是孩子哭鬧腹壓增高時,外表的皮膚發(fā)亮顯得較薄,有一些家長擔心臍疝會不會被撐破,實際上由于皮膚的彈性與韌性,并不存在撐破的可能性,除非為創(chuàng)傷所致。

小孩子臍疝癥狀有哪些呢?臍疝又名“氣肚臍”是嬰幼兒高發(fā)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孩子容易哭鬧,如果感冒的話,咳嗽,腹瀉等都會造成腹腔內壓升高,導致腹腔內臟特別是小腸,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因而形成臍疝。

臍疝俗稱“氣肚臍”,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腹腔臟器(腹膜、腸管、大網膜等)由臍環(huán)處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臍疝。這是由于新生兒臍環(huán)閉合不全引起的。早期臍疝突出可不明顯,有時不易發(fā)現,到突出明顯時,容易診斷。

小兒臍疝臨床表現有哪些?小兒臍疝表現為臍部可見一半球形腫物,當孩子哭鬧、咳嗽等造成腹壓增加時變大;安靜平臥時可還納入腹腔,包塊可消失,皮膚正常。此時,在臍部可摸到一臍環(huán),一般直徑1厘米左右,少數可達2~3厘米。

小兒安靜或平臥時,突出的腸子返回腹腔,腫塊消失。隨著年齡的增長,腹肌發(fā)育,疝孔逐漸縮小,最后閉合,臍疝消失。一般在1~2歲以上,小臍疝(直徑在2厘米以下者),可請小兒外科采用保守療法,用膠布粘貼,每1~2周更換一次。此法的缺點是膠布容易刺激皮膚,應仔細觀察貼膠布處有無皮炎,絕不可在家自行亂貼。專家建議家長要減少疝氣哭鬧、咳嗽、便秘的幾率,有助于疝氣的治療。若經保守治療無效或臍疝孔較大,則應去醫(yī)院手術治療,其效果甚好。

大多數孩子隨年齡增長,兩側腹直肌發(fā)育,臍孔可逐漸縮小,自行愈合。兩歲以上仍不閉合或疝孔過大者(直徑大于兩厘米)可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為臍環(huán)結扎術。

2、成人臍疝

多見于中年肥胖經產婦女。主要癥狀是臍部有半球形疝塊,可回納,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適和隱痛。疝環(huán)通常較小,周圍瘢痕組織較堅韌,較易發(fā)生嵌頓和絞窄。巨大的臍疝呈垂懸狀。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