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腫瘤知識 > 腫瘤癥狀 > 正文

皮膚瘙癢或是直腸癌先兆 直腸癌五個危險信號

2016-04-14 09:31:28      家庭醫(yī)生在線

瘙癢可以說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現(xiàn)象,但有調查發(fā)現(xiàn),皮膚奇癢與內臟惡性腫瘤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可能是腫瘤細胞產生組織胺、蛋白內分解酶等生物活性物質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所引起的一種表現(xiàn)癥狀,是癌癥的一個先兆。

皮膚瘙癢或是直腸癌先兆!

前蘇聯(lián)學者=調查發(fā)現(xiàn),患有直腸腫瘤的病人中,有50%可因腫瘤引起皮膚瘙癢;在15個腫瘤患者中,有3個人的癢出現(xiàn)在腫瘤發(fā)生的前幾個月,有1人的皮膚癢出現(xiàn)在腫瘤發(fā)現(xiàn)的前4年。

其實很多惡性腫瘤在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會伴有皮膚病變。而一些皮膚的異常現(xiàn)象,如瘙癢、紅斑、發(fā)黑、增厚等甚至會是癌癥早期的信號。腫瘤治療??漆t(yī)生指出,皮膚癥狀有時會是內臟惡性腫瘤的一個標記,搞清病因有助于腫瘤的早期診斷。

有專家指出,由腫瘤所導致的癢,與一般的癢是有區(qū)別的,它的特點是:平時無瘙癢史而突然發(fā)生頑固性的全身癢,皮膚表面一般看不到任何變化,僅僅是難以忍受的劇癢;與氣候變化無關,用任何止癢藥物均無效。

直腸癌的五個危險信號介紹

直腸癌危險信號一:便血

便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的癥狀,但常被患者所忽視或被誤診為痔瘡而延誤治療,使病情加重。便血多為紅色或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有時伴有血塊,壞死組織。上述癥狀是由于癌腫增殖后血運引起障礙,組織壞死糜爛,潰破感染,潰瘍形成的后果。

直腸癌危險信號二:大便習慣改變

由于腫塊及其產生之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癥狀,便意頻繁,排便不晝感,里急后重等癥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最初這些“假性腹瀉”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稱晨起腹瀉(morning diarrhea)。以后次數逐漸增多,甚至晚間不能入睡,改變了往日大便習慣。

直腸癌危險信號三:腸道狹窄及梗阻現(xiàn)象

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xiàn)象。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甩壺腹部較寬廣,估計約1~2年左右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成變細,排便困難,便秘,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于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直腸癌危險信號四:肛門疼痛及肛門失禁

直腸下段癌如浸潤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約肌則可引起肛門失禁,膿血便常常流出,污染內褲;癌腫感染或轉移,可引起腹股溝部淋巴結增大。

直腸癌危險信號五:其他癥狀

直腸癌晚期如浸潤其他臟器及組織,可引起該處病變癥狀,侵犯骶神經叢可使骶部及會陰部疼痛,類似坐骨神經部疼痛;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腸瘺、尿道直腸瘺,女性可引起陰道直腸瘺,陰道部排出糞便及粘液膿血。肝轉移后可引起肝腫大、黃疸,腹水等癥狀,全身癥狀可有貧血等惡液質現(xiàn)象有時還可出現(xiàn)急性腸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后引起彌漫性腹膜炎等癥狀。

五個健康習慣 降低腸癌風險

近日,英國《BMC醫(yī)學》雜志刊登德國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做到5個健康生活習慣能夠大大降低患結腸癌風險。

德國人類營養(yǎng)研究所研究人員對超過34.7萬名歐洲參試者進行了為期12年的隨機訪問,研究期間,近3760人確診患有結腸癌。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們通過數據定量分析,對健康體重、少量腹部脂肪、經常鍛煉身體、不吸煙、限制飲酒和均衡膳食等5種生活方式對結腸癌發(fā)病危險的影響進行了調查。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保持健康體重、少量腹部脂肪、經常鍛煉身體、不吸煙、限制飲酒和均衡膳食等生活習慣的參試者,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明顯更低。其中,保持兩個健康習慣的人結腸癌風險會降低13%,而保持5個健康習慣則使結腸癌風險會降低37%。

該項研究負責人克拉斯米拉博士表示,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在健康習慣上,男性受益比女性更大。在結腸癌高危人群中保持5個健康習慣可以使男女結腸癌發(fā)病幾率分別會降低22%和11%。

新研究雖然未能證明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預防結腸癌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的確進一步證實了體重和飲食因素對罹患結腸癌風險的影響。其中均衡膳食主要包括:水果蔬菜、魚類、酸奶、堅果和植物種子、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量紅肉和加工肉食。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