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兒科疾病 > 其他疾病 > 正文

診斷溶血性黃疸的四大步驟

2017-06-30 09:51:36      

溶血性黃疸又稱高未結(jié)合膽紅素血癥,是因血清膽紅素主要為未結(jié)合膽紅素,而結(jié)合膽紅素一般不增高,如果結(jié)合膽紅素增高并占總膽紅素量的20%以上,考慮因溶血的原因使肝功能也受到了損害。溶血性黃疸是肝前性黃疸中最常見的疾病,占黃疸疾病3%~9.1%。診斷溶血性黃疸主要有四個步驟,即病史診斷、體征診斷、檢驗診斷以及實驗室特殊檢查。

診斷溶血性黃疸的四大步驟如下:

1、病史診斷:①年齡,新生兒多為新生兒黃疸、先天性膽道閉鎖及Criglar-Najjar綜合征等,青少年易患肝炎,中年人易患肝硬化、肝癌;②性別,膽石癥、膽汁性肝硬化多以女性為主,而肝硬化、肝癌、胰腺癌男性多見;③其他,如有肝炎接觸史、輸血史易聯(lián)想到病毒性肝炎,疫水接觸史易患鉤端螺旋體病,進食未煮熟的釘螺者有血吸蟲可能,服用有關藥物如氯丙嗪、對乙酰氨基酚等有可能為藥物性肝病。

2、癥狀體征:黃疸的進程及程度,有無發(fā)熱、腹痛、皮膚瘙癢、體重改變、尿糞顏色的改變等對診斷有鑒別意義。如發(fā)病急伴惡心、嘔吐、乏力可能為急性肝炎;伴有發(fā)熱、腹痛要想到膽石癥的可能;伴皮膚瘙癢,白陶土糞便為淤膽性黃疸;伴消瘦或惡病質(zhì)以癌癥可能性為大等。

3、檢驗診斷:通過血清膽紅素、尿二膽等檢查可幫助鑒別診斷黃疸的類型,而肝功能、血清清蛋白、酶學等檢查有助于鑒別肝細胞損害或膽汁淤積性黃疸。

4、特殊檢查:B超可顯示膽囊、膽道及肝內(nèi)結(jié)石等情況;CT可以提示有無膽道梗阻及部位,對癌腫可做出判斷;MRI特別是MRCP能清楚顯示胰膽管的情況,可以了解膽汁淤積性黃疸的部位,有助于病因診斷;ERCP還能進行活檢和治療;其他如肝活檢、腹腔鏡及診斷性治療等。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