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新生兒 > 正文

新生兒嘔吐,怎么回事?

2016-12-30 14:45:10      

1、喂養(yǎng)不當

約占新生兒嘔吐的1/4。喂奶次數(shù)過頻、喂奶量過多;乳頭孔過大或過小、乳頭下陷,致使吸入大量生產(chǎn)空氣;奶頭放入口腔過多,刺激了咽部;牛奶太熱或太涼,奶方變更和濃度不合適;喂奶病后劇烈哭鬧,奶后過多過早地翻動小兒等,都容易引起新生兒嘔吐。嘔吐可以時輕時重,并非每次奶后都吐。嘔吐物為奶水或奶塊,不含膽汁。

2、藥物作用

苦味藥物可以刺激胃粘膜引起新生兒嘔吐,如某些中藥制劑。有些藥物如紅霉素、氯霉素、二性霉素B、吐根糖漿、氯化鈣等本身就可以引起嘔吐,一般停用后自然緩解。孕婦或乳母應用洋地黃、依米丁等時,藥物可以通過胎盤血行或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引起新生兒嘔吐。

3、咽下綜合征

約占新生兒嘔吐的1/6。正常情況下,胎齡四個月時消化道已經(jīng)完全形成,胎兒吞咽羊水到胃腸道,對胎兒胃粘膜沒有明顯的刺激。在分娩過程中,如有過期產(chǎn)、難產(chǎn)、宮內窘迫或窒息,胎兒吞入過多的羊水、污染的羊水、產(chǎn)道中的分泌物或血液,可以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嘔吐可以表現(xiàn)為生后即吐,喂奶后嘔吐加重,為非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泡沫粘液樣,含血液者則為咖啡色液體。多于生后1~~2天內,將吞入的羊水及產(chǎn)道內容物吐盡后,嘔吐即消失。如無其它并發(fā)癥,小兒一般情況正常,不伴有發(fā)紺和嗆咳,輕者不需特殊處理,重者用1%碳酸氫鈉洗胃1~2次即可痊愈。

4、溢乳

大部分孩子在新生兒期都或多或少地了同現(xiàn)過溢乳,溢乳不屬于真正的嘔吐,不具有嘔吐時神經(jīng)肌肉參與的一系列興奮反射過程。溢乳在出后不久即可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喂奶后即有1~2口乳水返流入口腔或吐出,喂奶后改變體位也容易引起溢乳。溢出的成分主要為白色奶水,如果奶水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可以含有乳凝塊。溢乳不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生后6個月左右消失。一般認為,溢乳的原因是新生兒食管的彈力組織及肌肉組織發(fā)育不全所致,無需給予特殊處理。

5、感染

感染引起的嘔吐是新生兒內科最常遇到的情況,感染可以來自胃腸道內或胃腸道外,以胃腸道內感染多見。胃腸道內的幾乎所有感染都可以引起新生兒腸炎,嘔吐為新生兒腸炎的早期癥狀,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少數(shù)含有膽汁。隨后出現(xiàn)腹瀉,容易合并水、電解質紊亂。經(jīng)治療后嘔吐多先消失。引起新生兒胃腸道感染的病原菌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常見細菌為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屬、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等。病毒感染以輪狀病毒最多見,冠狀病毒、星狀病毒、腺病毒、柯薩奇病毒、??刹《镜纫捕伎梢砸?。真菌中最常見的是白色念新形勢下菌,常引起新生兒鵝口瘡和真菌性食管炎,直接引起新生兒嘔吐。真菌性腸炎可能引起新生兒腹瀉和嘔吐。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真菌感染在臨床上有增多的趨勢。

6、吞咽動作不協(xié)調

也不屬于真正的嘔吐。主要見早產(chǎn)兒,或見于有顱腦和顱神經(jīng)病變的患兒,是咽部神經(jīng)肌肉功能障礙,吞咽動作不協(xié)調所致,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有分泌物在咽部潴留,吞咽時部分乳汁進入食管,部分從鼻腔和口腔流出,部分流入呼吸道,引起新生兒肺炎。早產(chǎn)兒數(shù)周或數(shù)月后功能逐漸成熟,可以自行恢復,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引起者的預后,取決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本身的恢復。

7、胃內出血

新生兒出血癥、應激性消化道潰瘍、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引起的胃腸道出血時,血液刺激胃粘膜可以引起新生兒嘔吐。嘔吐時往往伴有原發(fā)病的癥狀和體征,選擇適當?shù)膶嶒炇覚z查,可以做出明確診斷。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