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懷孕 > 孕期 > 胎兒發(fā)育 > 正文

入盆是什么感覺呢?六大癥狀提示胎兒已入盆

2016-12-26 16:33:52      

如果胎頭的雙頂徑達到產婦的盆腔入口以下,為胎頭與骨盆相稱,稱為胎兒入盆”。表明有陰道分娩的可能,而且已完成了分娩流程的第一步。

一般來說,入盆后胎位就不會再變化,為順利分娩打了個好基礎。由于胎頭已經入盆,孕婦接下來可能會有尿頻、便秘、宮頸口脹等情況出現(xiàn),這都是正常的,由于子宮增大下降,壓迫到了腸子和膀胱,胎頭入盆有時會沖撞到宮頸口,所以會有尿頻、便秘和宮頸脹等狀況出現(xiàn),只要沒有破水、見紅、宮縮頻繁等臨產現(xiàn)象就不用擔心。保持愉快的心情、適量走動、讓自己身體處于最佳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

胎兒什么時候入盆?

隨著懷孕周數(shù)的增加,到懷孕晚期孕婦往往感覺到腹部發(fā)緊或偶有腹痛,這是正?,F(xiàn)象,是將胎頭向下趕的力量,胎頭逐漸下降。第一次生育,胎頭入盆的時間一般在36周左右,占初產婦的80%-90%,但仍有10%-20%要等到臨產后才進入骨盆。經產婦往往都要到臨產前后才進入骨盆。如果醫(yī)生已經判定無頭盆不稱,不用過分在意胎頭是否按時入盆,一部分初產婦胎頭入盆的時間也可能是在宮縮發(fā)動之后。在宮縮發(fā)動之前胎方位(LOA or ROA)有所變化臨床上并無太大意義。適當加大運動量(主要是散步),同時用一個孕婦腹帶固定腹部和胎兒,這樣可以幫助胎兒盡快入盆。

胎兒入盆是什么感覺?

1、入盆沒什么特殊的感覺,可能會發(fā)現(xiàn)肚子靠下了。

2、小腹有下墜的感覺,還有一種絲絲的疼。

3、下體脹痛,明顯覺得寶寶往下走。

4、胎兒入盆的感覺就像有東西從你身體里突然一下掉下來了。

5、胎頭入盆后宮底會下降。

六大癥狀提示胎兒已入盆?

入盆癥狀一、腹部形狀改變

入盆,代表孩子胎位向下移動。孕婦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肚子形狀就會發(fā)生改變,你的腹部看起來往下墜了一些,就像從一個西瓜變成一個柚子一樣。而這個是幾乎每個胎寶寶,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會發(fā)生的,也間接破解了“上懷男,下懷女”的民間說法了。

入盆癥狀二、小腹有下墜的感覺,陰部有疼痛感

胎兒位置向下移動后,會壓迫女性的陰部和骶骨,媽媽自然會感受到一股下墜的力量和陰部輕微的壓痛了。所以在胎兒入盆后,女性應該要注意休息,避免提重物。以免腹部下墜力量過大導致胎膜早破。

入盆癥狀三、不規(guī)律的宮縮更為頻繁

由于胎兒下墜刺激陰部和其他生殖器官,導致假宮縮出現(xiàn)也是經常發(fā)生的,孕媽媽們不必過于緊張。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胎兒入盆后發(fā)生規(guī)律宮縮的話,要就醫(yī)分娩了。

入盆癥狀四、尿頻

儲存尿液的膀胱位于小腹內,子宮前壁,當胎兒入盆,子宮不斷變大壓迫膀胱后,導致膀胱儲存尿液的功能減弱,從而導致女性出現(xiàn)尿頻的情況,當然這種尿頻不伴有尿痛和尿血。如果媽媽除了尿頻外,還感覺到尿痛甚至尿血的話,就要警惕為尿道感染了。

入盆癥狀五、呼吸輕松、胃口變好

由于胎兒入盆,胎位下降,減輕了對膈肌、肺部、心臟、胃部的壓迫。這些位置相對較上的器官,功能就會逐步恢復,所以你會覺得呼吸輕松了,吃得也多了。

入盆癥狀六、胎頭入盆后宮高會下降

到了懷孕9個月,子宮底處于懷孕最高點,中央部位在劍突下二橫指左右。而妊娠到了第10個月末,寶寶頭部下降到骨盆后,子宮底就會恢復到妊娠8個月末時的高度,然而子宮底卻比那時要寬的的多。

胎兒入盆后多久會生胎兒?

入盆后多久會生就如胎兒入盆時間一樣,是會因人而異的。第一次懷孕的準媽媽一般在胎兒入盆2~3周就可能分娩,而生過寶寶的經產準媽媽則是在入盆后隨即開始分娩。但入盆和分娩時間的關系并不是確定的,不同準媽媽可能有一樣的情況。

當妊娠進入尾聲時,腹中的胎兒已經在默默地為出生做準備了。有些準媽媽在孕32周多就入盆了,分娩的話還要等上一段時間。因此入盆早也不一定分娩時間就早,入盆只是說明寶寶的胎位和頭型襯對盆骨而已。有的準媽媽到生的時候都沒入盆,還是邊生邊入盆,另外也有準媽媽是淺入盆,但沒兩天胎兒又浮出去了。

胎兒不入盆怎么辦?

一般情況,在妊娠的最后一個月,正常初產婦的胎兒頭均應進入孕婦的骨盆,并與骨盆銜接而不浮動,但也有少數(shù)孕婦到妊娠足月時,胎頭仍未進入骨盆,而是浮在恥骨聯(lián)合之上,稱為初產頭浮。

發(fā)生這種情況可能原因:一是有的孕婦骨盆狹窄,胎頭與骨盆不相稱,致使胎頭不能進入骨盆。二是如果胎頭過大,或胎位異常,前置胎盤,即使孕婦骨盆正常,也可發(fā)生這類現(xiàn)象。三是胎兒腦積水或羊水過多等,也可引起。另外也有部分初產婦不存在以上原因,仍出現(xiàn)胎頭不入骨盆的現(xiàn)象。

當出現(xiàn)初產頭浮時,準媽媽不必緊張,此時如果骨盆及胎兒情況都正常,可密切配合醫(yī)生,因為臨產后由于子宮收縮的擠壓,胎頭亦會變形入骨盆,這樣仍可以陰道順利分娩。

但如果檢查發(fā)現(xiàn)頭浮是因不可糾正的病理性因素造成,就需做好手術生產的準備。這時如果發(fā)生胎膜早破、羊水流出,應臥床并抬高臀部,并立即送往醫(yī)院,因為這種情況極易出現(xiàn)臍帶脫垂,使胎兒發(fā)生意外。

促進胎兒入盆的方法?

一般初產婦入盆后2~3周就可能分娩,而生過孩子的經產婦則往往是入盆后隨即開始分娩。那孕媽媽知道什么方法可以促進胎兒入盆?

1、散步:散步可以幫助胎兒下降入盆,松弛骨盆韌帶,為分娩做預備。散步時媽媽最好邊走動,邊按摩,邊和寶寶交談。散步可分早晚兩次安排,每次30分鐘左右,也可早中晚3次,每次20分鐘。散步最好選擇環(huán)境清幽的地方,四周不要有污染物,不要在公路邊散步。

2、體操:產前體操在國外非常流行,體操不但可以促使胎頭入盆,而且可以增加骨盆底肌肉的韌性和彈性。

3、小馬步:手扶桌沿,雙腳平穩(wěn)站立,慢慢彎曲膝蓋,骨盆下移,兩腿膝蓋自然分開直到完全曲屈。接著,慢慢站起,用腳力往上蹬,直到雙腿及骨盆皆豎立為止,重 復數(shù)次。

4、劃腿運動:手扶椅背,右腿固定,左腿劃圈,做畢還原,換腿繼續(xù)做,早晚各做5—6次。

5、腰部運動:手扶椅背,緩緩吸氣,同時手臂用力,腳尖踮起,腰部挺直,使下腹部緊靠椅背,然后慢慢呼氣,手臂放松,腳還原,早晚各做5—6次。

6、骨盆運動:雙手雙膝著地,吸氣弓背,吐氣,同時抬頭,上半身盡量往上抬,反復10次。

7、陰部肌肉運動:仰臥,慢慢收縮陰部肌肉,同時往上收臀部,數(shù)到5后慢慢地落下,反復10次。

8、爬樓梯:很多醫(yī)生會對已經過了預產期卻還沒有動靜的準媽媽說:“去爬樓梯吧!”沒錯,爬樓梯可以鍛煉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并幫助胎兒入盆,使第一產程盡快到來。平 時媽媽可在住處爬爬單元樓內的樓梯,午后可找個小山包走走。假如覺得累的話要及時休息,下樓梯時要留心腳下,注重安全。

胎兒入盆后注意事項?

胎兒入盆后意味著胎兒頭盆和準媽媽骨盆相稱,而且胎兒已經固定,此時準媽媽可不必過于緊張,做好產前檢查及分娩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

1、消除不良情緒。

胎兒入盆后,很多準媽媽對即將到來的分娩可能會產生恐懼,此時要對正確認識分娩,放松心情對自身和寶寶都有很大的好處。

2、做好產前準備。

確定胎兒入盆后,準媽媽要和家人一起確定好分娩的醫(yī)院、醫(yī)生和待產包。若家里離醫(yī)院比較遠要提前做好規(guī)劃,避免出現(xiàn)緊急情況。若準媽媽本身還有其他疾病就需提前住院待產。

3、做好個人衛(wèi)生。

胎兒入盆后,準媽媽要勤洗澡,注意保持身體皮膚及下體干凈衛(wèi)生,臨產前最好仔細洗一下身體,因為坐月子時會有很多不便之處。

4、注意飲食。

胎兒入盆后準媽媽要注意避免飲食過于油膩,控制糖分,甜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免造成營養(yǎng)過剩,不利于順產。

5、做好產前檢查。

準媽媽最好每周要按時參加產檢,及時了解胎兒具體情況,聽取醫(yī)生的建議,若不符合順產指征要提前進行剖腹產。

此外,胎兒入盆后準媽媽也要避免幅度過大的動作,以免影響胎兒,并要注意觀察宮縮的情況,若出現(xiàn)宮縮頻繁且強度增加就要及時到醫(yī)院待產。

(責任編輯:家醫(y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