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幼兒 > 增高 > 正文
嬰幼兒
掛號科室:小兒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體檢保健食療性健康節(jié)后綜合征

為寶寶量身打造長高策略 不同年齡的寶寶增高方法介紹

2015-09-02 08:37:02      家庭醫(yī)生在線

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嬰幼兒期(0~3歲),一個是青春期(13~18歲)。一般來說,嬰兒半歲前每個月應該長2.5cm以上;6個月到1歲時,平均每個月要長1.5cm以上;而2歲和3歲這兩年平均每年也要長10cm以上;從3歲到青春期前,每年應該長5~7cm;而進入青春期后,身高會迅速增高,到骨骺閉合前,男孩至少長25~28cm,女孩至少長23~25cm。如果在生長高峰期那一年,男孩沒長10cm以上,女孩沒長7cm以上,都屬于發(fā)育遲緩,應引起家長的重視。

為寶寶量身打造長高策略

如果從小就注意給寶寶均衡營養(yǎng)的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么您寶寶的身高相信會很理想的。我和先生個子都不高,于是我特別注意女兒的飲食。

策略一長高少不了鈣,牛奶每天必不可少

女兒吃母乳到10個月轉(zhuǎn)為配方奶,2歲轉(zhuǎn)為純牛奶,一直喝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長期的培養(yǎng),女兒從小就超愛喝奶,晚上不喝奶是絕對不會睡覺的。2歲左右她每天的喝奶量在1000ml左右,有時候還會多一點;4歲起基本是750ml;現(xiàn)在每天500ml左右。有時覺得女兒喝得實在有些多,但是她很喜歡,看她的個子直線往上竄,也就隨她了。

Tips

很多寶寶不太喜歡喝牛奶,一是小時候沒有養(yǎng)成喝奶習慣;另外,一些媽媽喜歡給寶寶喝配方奶,認為配方奶更有營養(yǎng),所以導致寶寶喝純牛奶會覺得沒有味道。所以建議媽媽在適當?shù)臅r候逐漸用純牛奶替換一部分配方奶,讓寶寶適應天然的奶香。還需要注意的是,少喝果味乳飲,雖然也有奶的成分,但奶含量較少,營養(yǎng)相差很多,且味道過于濃郁,容易破壞寶寶的味覺,讓他變得更不喜歡喝純牛奶。

策略二飲食要均衡,葷素搭配要科學

2歲后寶寶的食譜更廣泛了,媽媽要注意培養(yǎng)寶寶的味覺,給寶寶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要清淡,注意添加青菜、魚蝦和適量的肉類,而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給寶寶一個良好的榜樣。

像很多孩子一樣,我女兒也不喜歡吃蔬菜。我的方法是將蔬菜切得細小,和其他的食物搭配在一起給女兒吃,這樣她就能欣然地接受了。比如和雞蛋搭配一起做蔬菜餅,還可以和豆腐碎、肉碎混合一起做成小丸子,或者一起煮粥、和瘦肉一起包餃子等。寶寶是否愛吃,就要看媽媽花的心思了,菜式花樣經(jīng)常翻新,總會引起寶寶的興趣。

策略三科學選零食,別讓零食影響正餐

很多媽媽說,寶寶不喜歡吃飯,總吃零食。其實寶寶最初是怎么知道那么多零食的?還不都是我們買給他的。有的媽媽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帶動著寶寶也愛上零食。大多數(shù)零食都是靠那些調(diào)味品和添加劑撐起它的美味和誘人的色澤,但這些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健康,還會引導寶寶的味覺和飲食習慣。

零食吃得多,不僅會影響寶寶的三餐,還因為零食中添加的各種不健康成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如果我們從來都不吃,寶寶逐漸也不會覺得那東西有多好吃。此外,媽媽還要經(jīng)常用語言來影響寶寶,告訴他這些零食有多么的不健康,吃后會不聰明,牙齒會長蟲等等。

不同年齡的寶寶增高方法介紹

1歲以內(nèi)的寶寶

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等被動運動。還可讓寶寶趴在地毯或草坪上,做些抬頭、翻身、爬行、按音樂節(jié)拍跳躍等運動,玩些拉拉坐起、繩拉玩具、彎腰拾物、滾球、爬著追球等游戲。

1-2歲的寶寶

可讓他們進行走、跑、跳躍、上下臺階、扔球和投沙袋等運動,玩一玩撿樹葉、蹲著玩沙、踢球、拉著小狗走等游戲。

2-3歲寶寶

可做跑、跳、攀登、上下樓梯等運動,玩玩夾球跳、立定跳遠、足尖走、接拋球、踩影子、金雞獨立等游戲。

4歲以上的幼兒

應把運動與游戲結合起來,既能增加孩子們的運動興趣,又能增加他們的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比如讓孩子在戶外的游戲區(qū)過獨木橋、跳舞、丟手絹、玩老鷹抓小雞等。

學齡兒童

可進行游泳、慢跑、快步行走、滑冰、騎車、各種球類等運動。這類運動最好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每天不超過2小時,可分2-3次進行。跳繩、跳皮筋、蛙跳、縱跳摸高等彈跳運動,可使下肢得到節(jié)律性的壓力,充足的血液供應會加速骨骼生長。彈跳運動以每天1-3次。每次5-10分鐘為宜。

引體向上、韻律操、踢腿、壓腿、芭蕾舞練習等伸展運動,可增加柔韌性,使身體變得更加輕松和靈活。配合前兩種運動,每周進行3-5次。

(責任編輯:羅熾嫻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