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早教 > 心理 > 情商培養(yǎng) > 正文
強迫癥
掛號科室:精神病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焦慮癥廣泛性焦慮障礙恐怖性焦慮障礙兒童焦慮癥離別焦慮癥

男童“提頭照”震驚世人 培養(yǎng)孩子健康價值觀

2014-08-14 08:15:25      家庭醫(yī)生在線

男童提頭照震驚世人!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的養(yǎng)成,有賴于父母家庭,有來自周圍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經(jīng)常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做出什么樣的事情都是周圍人的“畫筆”在影響,而男童提頭照新聞事件,無疑讓我們更加深思這個問題。

事件回訪:男童提頭照震驚世人

7歲孩童竟然雙手提著一顆人頭拍照,這一照片震驚了世人。據(jù)澳大利亞消息,澳大利亞老翁彼得·內(nèi)特爾頓看到7歲外孫手提被砍下的人頭所拍的“提頭照”后老淚縱橫。他12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說,當他看到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時,不禁落淚。

“提頭照”男童父親為極端武裝分子哈立德·沙拉夫。他去年從澳大利亞逃往敘利亞,現(xiàn)為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成員。“我為孩子們感到擔憂,他們怎么會過上那樣的生活,”男童外公說,“政府能不能幫忙讓孩子們遠離那個男人?”

讓我們談談關于價值觀的一些事

生物體通過行為表現(xiàn)出對某個客體或者目標的偏好性,這種偏好性稱為操作性價值觀,他不需要任何認知和概念性思維的參與,僅僅是有機體通過選擇某客體、拒絕某客體的價值選擇。好像把蚯蚓放在Y型迷宮里時,蚯蚓就會選擇往光滑的一邊爬,而不會選擇鋪有砂紙的一邊,這就是操作性價值。

比如,我的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吃脆性的涼菜,喜歡吃酸的東西,有的孩子抓歲,多次抓相同的東西。

操作性價值觀也可以處理復雜的事情。曾經(jīng)有人做過實驗,把20多種食物放在嬰兒面前,孩子自己會取符合自己身體健康的食物。

第二種價值叫構(gòu)想價值,也就是機體對文字符號(佛法稱為名相)客體的偏好。比如“真誠至上”的信念,就是一個構(gòu)想價值。

通常我們的道德信條都是構(gòu)想性價值觀,可能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和接受的,是虛假的,是“高要求”的,但是我們跟著它走了,久之我們自己也分不清楚,什么是真實的自我,什么是虛假的自我。

案例:一個大孩子去搶小孩子的東西,小孩子不同意,結(jié)果大孩子咬了小孩子一口,小孩子的東西被搶走,大哭。這時候,小孩子的媽媽非但不保護自己的孩子,反而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不哭,你要學習孔融讓梨,把你的東西讓給哥哥玩?!毙『⒆佑捎跊]有得到安慰,一直哭個不停,媽媽對孩子孩子說了六次要學“孔融讓梨”。小讓大,是媽媽的價值觀,但是在小孩子的眼里看來,自己的東西被搶了人被咬了還要忍讓,天理何在!

構(gòu)想價值觀越接近操作價值觀,合理性越好。比如,按照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應該是物權主人優(yōu)先原則,別人要用自己的東西,是要經(jīng)過自己同意的。這種價值觀是否會讓孩子長大后變得自私呢?回答是否定的。一個物權得到尊重的人,他因而更有安全感,更愿意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一個從小物質(zhì)不匱乏的人,他成人后,精神層面的匱乏感就弱,大方的可能性就很大;小孩子的自私得到滿足,物權主體資格得到尊重,他就會逐漸變得慷慨。所以,儒家提倡先滿足一定程度的自私,來塑造一個人為公的精神。真正的貪欲,來自于精神層面的貧乏,這是一種負面的力量。如果一個人從小受到“要大方”的教育,有可能從此就走上虛假的自我,這種人是“優(yōu)秀”的,但是也是緊張的,這種緊張,感召來的人和事,終究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人生的際遇大多不夠理想。有天,我對我對一位常做善事且對孩子嚴格的朋友說:“以你的為人來說,積了德給子孫后代,你的孩子會很有作為,但是他的人生多半是不幸福的?!?/p>

關于構(gòu)想價值觀,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蹦敲础凹核蹦??要慎施于人。

最后一種叫客體價值,就是從客體可取性方面考慮,而不管是否為他人所接受。比如:失去自我的父母,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以為給孩子的關注越多越好,結(jié)果成了關愛強迫癥,讓孩子痛苦不看,但是卻總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

價值觀的演變與回歸

操作性價值觀不只是嬰兒有,一個人格成熟的人,總是以操作性價值觀為主導,所以孟子講,一個成熟的人,即大人,是“保其赤子之心”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從嬰兒來看,嬰兒有如下現(xiàn)象:

嬰兒饑餓時不舒服,會哭,會大聲而明確的表達出來(成人經(jīng)常撒謊)。

食物是美好的,但是嬰兒吃飽以后,不再留戀和喜歡,甚至表現(xiàn)出厭惡,從來不會占有食物(成人不是這樣)。

嬰兒喜歡被關注、擁抱等能夠帶來安全感的行為。(成人喜歡被擁抱的情況極少,要選擇對象)。

嬰兒喜歡來自于自己身體的新奇的體驗,即使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趾頭都會快樂,探索性和好奇心都很強(成人變得保守呆板)。

嬰兒不喜歡苦味,疼痛和突發(fā)的巨大聲響(成人有改變)。

可以看出,嬰兒的操作性價值觀,是一種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價值判斷過程,而不是一個不變的固定系統(tǒng)。正如對同一種食物,他有時喜歡,有時厭惡,他喜歡安全和輕松,但是為了滿足好奇,他又可以放棄這種環(huán)境。這種價值,來自內(nèi)部的天然的感覺,是一種本有的智慧。不象我們成人,被父母的意愿,宗教的經(jīng)文、某個領域的權威或者廣告宣傳所左右。嬰兒喜歡清楚地知道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哪個人對他好哪個人對他不好。而成人很多時候不知好歹,不知主次,相反,成人的的價值判斷很多時候都是僵化、無效和不明確的,成人是怎么從嬰兒完美而有效的價值判斷狀態(tài)退變的呢?

嬰兒需要愛,他也同樣愛父母,對父母表現(xiàn)出無限的忠誠性,所以他為了愛改變自己。比如,一個孩子喜歡扯姐姐的頭發(fā),他覺得聽到姐姐又哭又鬧很開心,但是家長會給他懲戒。多次以后,他就會形成一個概念,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不一定認為好,堅持自己的偏好,可能失去成人對自己的愛,拒絕愛的行為,是反生命的。他會把別人的價值判斷內(nèi)化,變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為了愛,他遠離了自己先天的判斷機制,放棄了自己的內(nèi)部評價,以別人的價值預設引導自己的行為。

男童提頭照這樣讓人唏噓事情的發(fā)生,正是對以上行為產(chǎn)生與結(jié)果的間接“詮釋”,而我們自然并不希有這樣不好的結(jié)果發(fā)生。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價值觀和認知?

方法一:父母先自查

父母是孩子的行為標準參考,一般說來,表現(xiàn)欲強的孩子,父母表現(xiàn)欲也強。孩子在父母的熏染下,就自然而然地效仿,形成凡事愛表現(xiàn)的習慣。當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欲太強時,先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行為失當,有這個習慣。如果是,及時改正自己的習慣,儆事低調(diào)些,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低調(diào),正確、適當?shù)乇憩F(xiàn)自己。

方法二:告訴孩子,表現(xiàn)欲要適當

告訴孩子要在適當?shù)那闆r下表現(xiàn)。比如說,家里來客人了要求孩子表演一下,這時就應該大大方方地在眾人面前表演,這是正當?shù)谋憩F(xiàn)方式;如果客人根本沒這個意思,孩子就主動表現(xiàn),這就是表現(xiàn)欲太強。通過直接形象的事例讓孩子明白什么方式的表現(xiàn)欲是不恰當?shù)模o孩子形象的參考,讓孩子表現(xiàn)適當。

方法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孩子

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欲很強時,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糾正這一行為。比如盡量不要當著外人的面夸獎他;給他灌輸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思想,鼓勵孩子多學多聽,而非馬上表現(xiàn)。自己才是最好的、合乎規(guī)范的,這樣孩子的大膽表現(xiàn)才會取得應有的效果。

周圍環(huán)境不斷地在向你的孩子輸入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他的周圍不在是一個單純的家庭社會。所以父母不僅僅是從自身出發(fā),還要對孩子的接觸環(huán)境做以正確地評判。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QQ登录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