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yī)師
冠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寶寶持續(xù)低燒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環(huán)境因素、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等引起。 1.感染: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是常見原因,如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支原體等。 2.自身免疫性疾?。合耧L濕熱、幼年特發(fā)性關節(jié)炎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異常攻擊自身組織。 3.環(huán)境因素:室內溫度過高、衣物穿著過多,影響寶寶散熱,導致體溫升高。 4.血液系統(tǒng)疾?。喊籽〉妊杭膊】赡軐е碌蜔?,同時還可能伴有貧血、出血等癥狀。 5.惡性腫瘤:某些兒童腫瘤疾病也會引起持續(xù)低燒。 寶寶持續(xù)低燒的原因較為復雜,家長需密切觀察寶寶的癥狀,如精神狀態(tài)、食欲、睡眠等。一旦發(fā)現異常,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guī)醫(yī)院兒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guī)、C 反應蛋白等,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4-10-21 17: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持續(xù)低燒?下面教你幾個及早發(fā)現寶寶發(fā)燒的小方法,讓你在處理寶寶發(fā)燒的情況時,更加得心應手。1摸: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后面,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了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一旦寶寶有發(fā)燒,你就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那么寶寶多半是發(fā)燒了。2看:如果寶寶臉部潮紅、嘴唇干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欲時,寶寶很可能是發(fā)熱了。發(fā)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且小便發(fā)黃、顏色較深,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3測: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37℃),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5℃,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5℃,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如此可知寶寶的準確體溫和是否發(fā)燒。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以免發(fā)生意外。
2024-10-21 17: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fā)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xù)發(fā)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fā)熱。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我的孩子有一回發(fā)燒,也是的,退燒藥才吃下去,不一會就退下去了,過了幾個小時又燒起來,如此反復。送去醫(yī)院看了,驗了個血,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發(fā)燒,病毒性感染的一個特征就是反復發(fā)燒。醫(yī)生并沒有開退熱針,也沒吊瓶,只是開了3針抗病毒針,打了3天果然就沒再高起來過。38.5度以上建議你應讓醫(y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于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另外我想說的是不要迷信輸液。醫(yī)生說了,可以吃藥的不要打針,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關鍵是要用對藥,而不是用重藥。
2024-10-21 17: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在寶寶發(fā)低燒的時候,你可以多給寶寶喝水,但要注意少量多次,每次20毫升左右。同時,你還要注意尋找引起低熱的原因,對癥治療,寶寶的體溫自然就會恢復?! ⊥瑫r,你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溫的方式,比如用溫水給寶寶擦洗頸部、腋窩、肘窩、大腿根等有大血管的部位,以皮膚微微泛紅為宜。注意不要用酒精。如果是冬季,或者房間里涼,給寶寶擦洗后還要注意保暖。 如果寶寶發(fā)低燒的時間超過1周,你最好帶寶寶去看醫(yī)生,醫(yī)生應該會根據寶寶的癥狀,選擇取血、拍片、B超等檢查方式。如果寶寶持續(xù)低燒的時間超過2周,醫(yī)生可能還會給寶寶做更深入的檢查。
2024-10-21 17:5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一、下面教你幾個及早發(fā)現寶寶發(fā)燒的小方法,讓你在處理寶寶發(fā)燒的情況時,更加得心應手。1摸: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后面,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了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一旦寶寶有發(fā)燒,你就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那么寶寶多半是發(fā)燒了。2看:如果寶寶臉部潮紅、嘴唇干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欲時,寶寶很可能是發(fā)熱了。發(fā)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且小便發(fā)黃、顏色較深,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3測: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37℃),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5℃,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5℃,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如此可知寶寶的準確體溫和是否發(fā)燒。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以免發(fā)生意外。屬于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情況 發(fā)現寶寶發(fā)熱時,不要手足無措,應先弄清寶寶是病理性發(fā)熱還是生理性發(fā)熱,再做出正確的處理,屬于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是: ·寶寶穿得過多、蓋得太厚,都會使體溫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寶寶。只要將這些因素排除,小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一顒?、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排便等,都可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升高。 ·體質虛弱、饑餓、久不活動或保暖不佳等,則會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偏低?! と绻麑殞毜捏w溫暫時波動,幅度不大,全身情況良好,特別是精神狀態(tài)好,沒有異常,可能只是生理現象,并非有病,密切注意觀察即可?! ⌒√嵝眩喝绻麑殞毜捏w溫很高(38℃以上)或過低(36℃以下),都應引起重視,及時帶寶寶到醫(yī)院就診。其實,就正常小孩而言,即使在安靜狀態(tài)下,體溫也只是保持相對恒定。以口腔所測的溫度為例,絕大多數人的體溫在36。5-37。5度之間波動。雖然人的體溫呈明顯晝夜波動的規(guī)律,但每天體溫的差別一般不超過1攝氏度。由于小孩新陳代謝旺盛,一天之中變化很大,因此獨特的生理性體溫波動常表現為清晨較低,白天略微上升,晚上比較高的特點。 測量體溫的最好時機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和晚上睡覺前。在喝開水、進食半小時之內,以及劇烈運動后不要量體溫,因為這時候的體溫肯定要偏高。二、有關兒科營養(yǎng)專家建議,幼兒發(fā)燒應進行以下飲食調理。1、補充水分 水勝過藥,發(fā)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半歲以內嬰兒,繼續(xù)采用母乳喂養(yǎng)。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yǎng)需求,可補充水分。人工喂養(yǎng),可喂稀釋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更利于幼兒消化吸收。幼兒發(fā)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潤力度,不必過多。2、流質飲食 發(fā)熱幼兒,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但對伴有腹瀉的幼兒(6個月以內),抵抗力差,胃的蠕動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則冷飲不利于身體康復,應禁食之。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肉末粥、面條、稀飯、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某(清花魚)。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下降。3、服糖鹽水 幼兒發(fā)熱伴腹瀉,可多次服用。服糖鹽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蓋鹽混合。4小時內可眼500毫升。同時可補充電解質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鉀、鈉較多)奶類與豆?jié){(含鈣)、米湯、面食(含鋅)。癥狀較重者,暫禁食,同時打“吊針”以補充水份和電解質。腹瀉、嘔吐緩解后可進流質食物,如米湯、過濾菜汁、藕粉等,但應禁食牛奶和豆?jié){(易產氣)?! Πl(fā)熱伴咳嗽小兒,不能進食過多以防嘔吐,宜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海鮮和過咸過膩的食物,以防引起過敏和咳嗽,加重癥狀。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為主,不但營養(yǎng)豐富,熱量適中,最適合病弱的幼兒食用。牛奶米湯:米湯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熱量,容易被腸胃消化,而且米湯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變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湯的制法非常簡單,只需將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爛,濾過米渣,加入牛奶調勻即可。寶寶發(fā)燒別吃葷 發(fā)燒是以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動增強為特點的全身性反應?! ⊥僖旱姆置?,胃腸的活動也會減弱,消化酶、胃酸、膽汁的分泌都會相應地減少,這些食品如果長時間地滯留在胃腸道理,就會發(fā)酵、腐敗,最后引起中毒?! ∷援攦和l(fā)燒時,父母都不要給他們準備肉、蛋類等葷腥食物,應多喝開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高燒也可以使各種營養(yǎng)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yǎng)是對的。但用給孩子喝肉湯的方法補充營養(yǎng)的做法卻是錯誤的。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這時應給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另外,還要給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糖鹽水。這樣做一方面可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達到降溫的目的。當小孩高熱時,體內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對減弱,消化酶分泌減少,活性也相對降低,而且體內高溫容易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不容易消化吸收。因此高熱時,小兒可適當減少蛋白質攝入,而多加喝水量。把牛奶適當沖淡一點,可解決這一問題。并且對于不愿喝水的小孩,可用此種方法補充水分?! ∽⒁猓汉⒆訜嵬撕?,應按原比例沖調。三、兒童體溫超過38℃就是發(fā)燒,去醫(yī)院就診前,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應急措施: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tǒng)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fā)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fā)燒時,會出現發(fā)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fā)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后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壓擠冰袋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3、溫水擦拭或溫水?。河脺貪衩聿潦煤⒆拥念^、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洗浴時間10-15分鐘,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4、酒精擦?。哼m用于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區(qū)、腹部、后頸、足底,這些部位對冷較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應。新生兒、小嬰兒因皮膚薄,毛細血管豐富,可經皮膚吸收而出現酒精中毒,不宜采用。5、其它:現在還有一種物理降溫的藥物貼劑,可以有效地緩解孩子發(fā)燒。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 「邿釙r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發(fā)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孩子發(fā)燒最好不要隨便吃藥,因為孩子的發(fā)燒原因不明,隨便用藥可能會影響醫(yī)生診斷。給孩子用溫水洗澡,實際上也是一種降溫措施,醫(yī)學上稱為物理降溫。類似的做法還有用濕毛巾敷頭、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導燒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發(fā)時的吸燒作用來降低體溫。此外,洗澡還可以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汗腺阻塞。具體做法是,用低于體溫2℃的溫水浸泡20分鐘,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溫很低的房間內,洗澡后及時擦干,避免風吹,是不會著涼的。在生活中誤以為燒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長大有人在,往往導致孩子再次發(fā)燒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誤治療。發(fā)燒只是某種疾病表現出來的一個單一癥狀,燒退只表明機體產燒與散燒的調節(jié)機制恢復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從根本上糾正疾病的發(fā)病基礎,才意味著疾病治愈。孩子患病容易發(fā)燒,但發(fā)燒未必就是有病,因為孩子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吃奶、運動、哭鬧、穿得過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達37。5℃,偶而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影響。另外,測體溫的方法和時間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測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測腋溫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佳。因此,孩子體溫暫時升高,只要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癥狀,可認為正常。但當孩子體溫高于38。5℃時,則應引起重視。兒童退熱能不打針就不打針,因為用于兒童退熱的針劑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較大。注射后孩子可能大量出汗,容易發(fā)生虛脫甚至休克。過敏體質的孩子,會出現過敏性皮疹,輕者可見蕁麻疹、滲出性紅斑,重者會發(fā)生剝脫性皮炎;或者粒細胞減少,甚至發(fā)生再生障礙性貧血?!“l(fā)熱是人體對感染的反應,當患兒腋下溫度超過38。5℃或肛溫超過39℃,且煩躁不安時,應及時給予退熱治療?! ∵M行退熱治療時,首先應選擇非藥物治療,如多飲水,少穿些衣服或少蓋些被子等。夏天應將室溫降至25℃左右,確保孩子處于涼爽但不寒冷的環(huán)境中。其次,根據發(fā)熱的程度選擇口服退熱藥。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最安全、有效的藥物是用對乙酰氨基酚作為原料制成的藥片,如泰諾林等。這類藥物有明顯的解熱鎮(zhèn)靜作用,對胃腸道刺激小,對血小板及凝血機制無影響,通??诜?0分鐘后就會產生退熱作用,藥效可持續(xù)4小時。另外,還有高效退熱藥,像以布洛芬為主要成分的口服退熱藥,如美林等。這類藥的特點是對高熱患兒起效快,退熱維持時間長,可降低患兒嚴重感染時機體的代謝率,減少能量消耗。在很多人,特別是老年人的觀念里,總認為感冒后捂著出一身汗就好了。一些年輕的父母也用這種方法給感冒發(fā)燒的小孩捂汗。實際上,這種給孩子治感冒的方法很可能是好心辦壞事,這在兒科醫(yī)院門診是很常見的。孩子裹得嚴嚴實實地過來,有的已經燒得脫水了,醫(yī)生馬上給他們脫掉一兩件衣服散熱,再配合一定的治療,很快就退熱了。 成人的經驗不一定適合孩子,因為小孩的散熱機制不健全,如果在發(fā)燒時捂多了,會導致熱散不出去,令熱度更高,嚴重的還會出現脫水、昏厥等現象。家長如果發(fā)現孩子有點發(fā)熱,最初應該通過一定的物理方法給他們降溫,如適當給孩子減少衣被,用37攝氏度左右的溫水給孩子擦身,如果是夏天則要開窗開風扇通風,但切忌不能對著孩子吹。如果不能有效降溫的話,就要立刻去醫(yī)院,在醫(yī)生的配合下,先找出孩子發(fā)燒的病因,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孩子發(fā)燒不超過38.5℃,建議只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燒藥。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酰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兒科醫(yī)生使用最廣,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這兩類退燒藥雖屬兩種不同類型,但作用都是解熱鎮(zhèn)痛。服用時,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對乙酰氨基酚類的百服寧、泰諾林等有滴劑、口服液、咀嚼片三種劑型;布洛芬類的美林,對兒童只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藥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诘蝿┑挠昧可蟿t要按體重選擇。一般6~11個月的嬰兒,對應體重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燒藥。12~23個月的嬰兒,體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歲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藥。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這種像餅干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會拒絕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藥,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類藥,對胃部刺激較大,不建議使用?! ∮盟庍^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藥的時間別太長,發(fā)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藥。服用泰諾林和百服寧,一天不能超過4次,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錯誤一:退燒后馬上停藥發(fā)熱是小兒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是人體正在發(fā)動免疫系統(tǒng)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體溫正常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預示疾病有所好轉,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細菌此時不一定被徹底控制,體內的細菌、病毒可能還存在,炎癥還未完全消失。所以用藥需要一定的療程,才能徹底消滅體內的細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則疾病有可能“死灰復燃”,導致病情更為復雜、嚴重。因此,小兒退燒以后,應該繼續(xù)服藥。中醫(yī)中藥可以說在這方面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一方面可以通過調理脾胃,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激發(fā)食欲,促進營養(yǎng)的吸收,使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很快得以恢復,并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清除體內的余邪,使病情完全治愈。錯誤二:恢復期進食油膩食物孩子在生病的時候,一般都會食欲不振,對于孩子發(fā)熱導致的食欲不振,父母不必過于焦急和憂慮,這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燒退了以后,小兒消化吸收功能不可能一下子恢復到正常水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發(fā)熱時消耗了不少能量,病后應盡快補充。其實這時,小兒形氣未充,各個臟腑機能尚不健全,消化能力較弱,過分的補充不但不會吸收,還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個別患兒因為體內邪熱未清,又進食油炸甜膩食物助濕生熱,造成病情反復,中醫(yī)稱“食復”。因此,退燒后的飲食最好選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蛋羹、面條等,不要讓孩子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雞、炸薯條、奶油蛋糕等,以免影響身體恢復。如果孩子食欲差,不要勉強孩子進食,可以少食多餐。發(fā)熱期間出汗增多,機體水分消耗增加,父母應給孩子多喝一點水和果汁,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西瓜汁和綠豆湯是夏季解熱祛暑的佳品,梨汁有潤肺止咳的作用,米湯、藕粉易于消化吸收,番茄汁富含VC,父母可酌情選用。在退熱后的恢復期,飲食的選擇可遵循由稀到干的原則。
2024-10-21 2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