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肝病頻道 > 肝病分類 > 其他肝病 > 正文
感染
掛號科室:感染科 同類疾病:水痘花斑癬庫魯病腺病毒感染裂谷熱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病機制

2017-01-10 17:47:47      

  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jīng)輸血、針刺、吸毒等途徑傳播。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其發(fā)病機制為:

  HCV進入人體之后,首先引起病毒血癥,血漿中HCV濃度約為102~104CID50/ml。病毒血癥間斷的出現(xiàn)在整個病程。由于缺乏適當?shù)募毦囵B(yǎng)系統(tǒng),HCV的致病機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研究多認為HCV致肝細胞損傷主要有下列因素參與,包括HCV直接殺傷作用;宿主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細胞凋亡等,其中免疫應答其更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HC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過50%的HCV感染者轉(zhuǎn)為慢性,其慢性化的可能因素為:HCV的高度變異性;HCV對肝外細胞的泛嗜性;HCV免疫原性弱,機體對其免疫應答水平低下,甚至產(chǎn)生免疫耐受,從而造成病毒持續(xù)感染。由于目前尚缺乏對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異性免疫預防措施,因此預防丙型肝炎應從切斷傳播途徑、管理傳染源、加強人群檢測及宣傳教育等方面入手。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QQ登录微博登录